【投資房產不可不知的稅務風險】

最新消息 2025-01-16

華人向來偏愛房地產投資,這種偏好或許源於傳統農耕社會的基因。事實證明,房地產都是回報率極高的投資選擇。然而,在加拿大投資房地產,稅務問題往往更為複雜。如果忽視相關稅務規定,口袋裡的收益可能會意外被稅務局收走一部分,甚至引發更大規模的稅務審計,造成難以預料的麻煩。

近年來,加拿大聯邦稅務局加強了對房地產市場的稅務審計,許多華人因此經歷了相關稅務問題。以下我們將分享兩個典型案例,希望對投資者有所啟發。

 


 

👉🏻案例一:新Condo包租,意外被認定為開發商(Builder)

部分開發商為吸引買家購買新Condo,推出交房後兩年的包租計劃,即買家將房屋租給開發商,由開發商再出租給最終住戶,並保證按約定金額支付租金。這類計劃讓不少華人買家省卻了尋找租戶的煩惱。然而,一些參與包租計劃的買家在申請HST退稅時卻被稅務局告知,他們的行為被視為“開發商”行為。

根據規定,如果房屋交由開發商轉租,買家需要根據Condo交房時的市場價值自我評估並繳納13%的HST(安省適用)。舉例而言,如果5年前以50萬加元購買的樓花在交房時市場價值漲至80萬,那麼買家需要向稅務局繳納3.9萬加元的HST。不過,買房時支付的HST可以抵扣一部分。

假如買家在事前了解這項稅務規定並選擇不參與包租計劃,就可以避免支付這筆額外的稅金。

 


 

👉🏻案例二:樓花轉讓未申報,觸發海外資產稅務審計

2022年初,方女士收到稅務局來信,要求她填寫一份詳細列明自2016年1月1日起所有持有或曾經持有的房地產或樓花的表格。稅務局要求提供的信息包括購買與出售時間、交易價格、是否自住、貸款金額、首付款來源等,並需附上相關證明文件。

方女士最初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會被稅務局審計,但仔細回想後認為可能與她在2016年初轉讓的一套Downtown樓花有關。由於該樓花幾乎是原價轉讓,沒有產生收益,她選擇未作申報。不料,這一行為仍然引起稅務局注意。

更大的麻煩隨之而來。在準備材料時,方女士發現自己多年報稅收入偏低,且海外資產未曾申報,無法證明房地產投資的首付款來源。她只能稱這些資金來自父母或親戚的贈與。然而,2023年年初,稅務局再次來信,要求她提供父母資金贈與的出入賬記錄以及證明其父母有能力贈與的相關材料。如果當初方女士及時申報樓花處置,便不會引起稅務局的進一步審計,也不至於因海外資產問題而陷入困境。

 


 

👉🏻專家提醒:提前了解稅務規定,避免不必要麻煩

投資房地產時,對相關稅務政策的了解至關重要。不僅要對投資計劃進行全面評估,還應考慮潛在的稅務風險,及早採取措施避免稅務局的關注。專家建議,與專業稅務顧問合作,以確保所有交易合規,並有效降低投資風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