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C揭露:加拿大小費文化瘋狂升級!】 【吃飯竟要30%?專家直呼:太荒謬了】

最新消息 2024-12-04

無論是買漢堡薯條,修理汽車,還是在自助點餐機上操作,越來越多的加拿大人發現,結賬時都會被提示:“你想給多少小費?”

CBC《Marketplace》的記者化身普通消費者,暗訪了包括餐廳、快餐店、零售店、汽車維修中心以及自助服務終端在內的100家商家,深入調查小費文化的變化、要求小費的理由,以及這些錢的最終流向。

 


 

👉🏻小費的範圍與金額不斷擴大

隨著加拿大人給小費的比例增加,關於小費的投訴也層出不窮。支付技術公司Square的數據顯示,加拿大人在其平台上留下的小費平均比例,從2019年的16%上升到2023年的20%。

在記者調查的100家商店中,72家的支付終端顯示小費提示,建議金額從5%到30%不等,並提供了自定義金額或“不給小費”的選項。

然而,這些提示並不僅限於傳統的餐飲業。在一些意料之外的地方,例如汽車維修中心、婚紗店、珠寶店及自助點餐機,也出現了小費選項。有專家直言,這種現象是“完全荒謬的”,因為這些交易場景通常不涉及小費的需求,也缺乏與人的直接互動。

 


 

👉🏻小費去向成疑:有些員工根本拿不到

在加拿大部分省份,雖然法律明確禁止僱主扣留小費,但《Marketplace》的調查顯示,這種情況依然存在。在安大略省,記者暗訪了6家快餐店,部分員工抱怨他們根本拿不到小費,而有的甚至對自己的小費權益毫不知情。一家餐廳的員工甚至問記者:“我們應該能拿到這筆小費嗎?”

其中兩家餐廳回應稱,員工本應獲得小費,正在進一步調查;還有一家餐廳的老闆承認曾用小費支付商業開支,但表示今後會遵守相關規定。

據統計,今年安大略省共收到796宗有關小費未到員工手中的投訴,導致其中96宗案件被處罰。

專家指出,許多員工可能因為缺乏知識或擔心失業而選擇沉默。

 


 

👉🏻為何小費文化變得如此誇張?

圭爾夫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經濟學教授冯·馬索(Michael von Massow)指出,小費文化的改變,很大程度上與支付技術的發展有關。如今的支付終端會主動提示顧客給小費,這種“潛移默化的壓力”比過去的簡單小費罐更具影響力。

疫情期間,小費金額一度激增,因為顧客希望支持在困境中的商家和員工。然而,隨著生活逐漸回歸正常,商家卻選擇保留高小費金額的提示。

在《Marketplace》調查的坐下餐廳中,大部分建議小費比例為15%或18%,甚至有些高達20%或22%。

 


 

👉🏻小費保護立法不一致,部分地區問題突出

與美國不同,加拿大沒有聯邦層面的統一小費保護法,各省規定不一。例如:

  • 在魁北克、愛德華王子島、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雇主不得從員工的小費中抽取分成;

  • 在安大略省和卑詩省,僱主僅能在直接參與顧客服務時獲得部分小費;

  • 在其餘省份和地區,則缺乏明確的小費保護法律。

某些行業組織呼籲各省推行更嚴格的小費保護立法,甚至將小費視為工資的一部分,以免僱主隨意挪用。然而,也有專家認為,生活工資的提高對改善小費文化幫助有限,因為即使最低工資上調,人們給的小費依然不減反增。

👉🏻如何應對小費文化的變化?

專家建議消費者保持理性,不應讓支付終端上的小費提示左右自己的選擇。消費者也可以主動詢問小費的最終流向,確保自己的錢真正用於支持前線員工。

馬索說:“顧客需要集體劃定界線,明確哪些交易應該給小費,哪些則不應。”

隨著小費文化的擴大化和透明度問題,這場圍繞小費的討論或將繼續成為加拿大社會的熱門話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