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紙永久居民身分,他們推遲升職換崗、延後買房結婚,甚至不敢離境探望病重親人】
原本旨在解決偏遠地區勞動力短缺問題的「省提名移民計劃」(PNP),如今卻成為移民政策調整下的犧牲品。配額遭砍半,審理時間從6個月飆升至21個月,不少申請人陷入漫長等待,生活與職涯規劃通通被擱置。
他們與其他移民申請人繳交相同的費用,卻面臨加倍的等待。有申請人形容,這是一場「官僚體系下的輸家遊戲」。
👉🏻為保移民資格 他推掉升職與買房計畫
來自印度、現居多倫多的軟體工程師桑哈(Lovedeep Sangha)便是其中一例。他為了保住正在審理的省提名移民申請,不得不放棄升職機會,也延後了買房與成家的計劃。
桑哈表示,若在等待期間選擇轉職或升遷,可能需重新提交申請,使程序更加複雜。他於2024年3月遞交申請,原本預計11個月可完成審理,如今卻要等上21個月。
👉🏻配額被砍 「省提名」成最大受害者
桑哈只是成千上萬申請人中的一員。這一現象的背後,是聯邦政府針對永久居民接收人數所做出的削減決策。根據最新移民計畫,加拿大2025年接納的新永久居民人數將減少25%,僅39.5萬人,並計劃在未來兩年進一步縮減。
省提名計劃的名額更是被砍去一半——2025至2027年間,每年僅剩5.5萬個名額,重創該計劃本意——吸引技術移民至多倫多、滿地可與溫哥華以外地區,滿足當地勞動市場需求。
加拿大移民律師協會代表、卡加利移民律師霍爾特(Mark Holthe)指出,這一削減不僅減少了PR核發數量,更直接導致審理時間延長。
👉🏻同等待遇 卻有雙重標準
根據制度,申請人須先經省級篩選,再轉由聯邦移民部審核,最後獲得永久居民身分。但目前的延誤主要集中在「非快速通道(non-Express Entry)」類別,而這部分案件並非聯邦審理優先項目。
現年28歲的桑哈於2022年來加,目前在一間石油公司擔任IT職位。他指出,快速通道申請人僅需等待7個月,而他所屬類別卻要等近兩年,實屬不公。他更憂心經濟波動與裁員壓力,一旦失業,申請將被迫重來。
目前,桑哈已發起網上聯署,呼籲移民部長本戴揚(Rachel Bendayan)加速處理。
👉🏻3300名職員遭裁 移民積壓逾200萬件
桑哈擔憂的情況並非杞人憂天。根據移民部最新資料,聯邦正在裁減3300名移民部門職員,佔總體人力的20%。與此同時,加拿大移民申請積壓量高達200萬件,其中包含超過84萬件永久居民申請。
👉🏻母親病重 兒子兩年不敢返國探視
24歲的凱什瓦尼(Renish Keshwani)於2021年赴加,入讀百年理工學院金融文憑課程。現居薩斯喀徹溫省里賈納市,並於去年5月獲得省提名,目前擔任金融顧問。
他說,部分省提名項目屬快速通道處理,但大多數屬非快速通道,申請人無權選擇途徑,卻仍須繳交每人1,525加元的申請費。
他無法更換雇主,也無法調職。最令他難過的,是母親病重兩年,他卻不敢離境返國探視,「因為一旦離開,就可能影響申請進度。」
霍爾特指出,這些非快速通道的省提名案件,在實際操作上並無明顯技術差異,僅是官僚體制下造成的程序性不公平。
👉🏻一紙永居 遙遙無期
36歲的塔希爾(Sufyan Tahir)於2018年自巴基斯坦來加,修讀西安大略大學生物學博士。2023年畢業後,在政府部門短期任職,但合約於去年底到期未獲續約。
他表示,因為來自安省、且須遵守地區限制,他無法尋求其他省份的職業機會,長期等待使他身心俱疲。「我覺得自己一直在浪費時間。」
👉🏻政策變動令新移民倍感壓力
2021年自約克大學經濟系畢業的李昊陽(音譯),於次年前往育空白馬市,希望以競爭壓力較低的方式申請省提名。他原本申請銀行職位,卻遭拒絕提名支持,最終在超市找到文職工作並獲得雇主協助提名。
他坦言,加拿大移民政策不斷變動,讓他對持有的臨時工作簽證缺乏信心。「我本想等拿到楓葉卡再換工作,但現在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
👉🏻聯邦:非快速通道更具彈性 但不設審批時限
面對質疑,加拿大移民部回應稱,非快速通道申請受申請量影響較大,且因不設6個月審理時限,其處理時間自然波動。
移民部指出,非快速通道雖不如快速通道透明,卻保有更大彈性,能因應各地技能需求。各省有權決定其省提名項目是否納入快速通道。
然而,面對申請人的不安與不滿,政府是否該正視這場「雙軌制度」所帶來的不平等?他們正用自己的青春、家庭與未來,換取一紙加拿大永久居民身分——卻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