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多倫多的“登打士街”
每週熱話
2020-06-11
【香港和多倫多的“登打士街”】
大家一定聽過香港位於油麻地及旺角交界的 “登打士街“(Dundas Street),但對加拿大熟悉的朋友應該知道多倫多也有條登打士街,它就在央街(Younge Street)旁邊,是多倫多其中一條著名的街道。
不過,這條街道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因反種族主義運動而擁有一個全新的名字!
種族歧視在北美一向是非常敏感的社會問題,最近美國市民更因黑人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 被警察過當執法而窒息死亡;加拿大多倫多也有29歲黑人女子Regis Korchinski-Paquet疑似被警察不正當執法從高處墜下的死亡事件。
種種事情讓多倫多市民“上街“為黑人發聲,社交媒體上#Black Lives Matter的話題也引起網民大規模關注,有人毀壞公物泄憤,有人選擇從政為弱勢族群爭取權利,有商家為黑人群體發放特別優惠,也有人用請願的方式移除一些舊有的、錯誤的觀點。
➤ 這一切跟登打士街有什麽關係呢?
登打士街以蘇格蘭政治家亨利· 登打士(Henry Dundas)命名。亨利·登打士是18至19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政客之一,曾有 “無冕之王” 的稱號。不過,他曾在1782年對一項本該廢除奴隸制度的法案加入了修正案例,讓奴隸制度廢除時間遲了15年,使黑人長時間處於非常惡劣及不平等的社會環境中。
請願者希望多倫多政府可以為“登打士街”重新命名,並希望當局“採取建設性和象徵性的步驟,消除那些與維護種族不平等和剝削制度的歷史人物的聯繫。” 請願者“要求多倫多市議會重新命名登打士街,以紀念一個更恰當的人物,地方或事件。”
其實,類似的“移除及新增“事件近日頻繁出現,譬如HBO就為響應黑人平權,將經典電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從網站上下架,也有人將慈善及奴隸貿易家愛德華克斯頓(Edward Colston)的雕像拆除丟入海中。
加拿大公共教育家埃格頓·瑞爾森(Egerton Ryerson)的雕像也因他打壓女性及種族歧視而被要求拆除,“史上最偉大的英國人” 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雕像更被塗上“他是種族主義者”等字眼。
雖然推翻雕像、改掉街名等請願運動獲得非常多人支持,不過也有人認爲這只能起到“象徵性”作用,除了幫助維權者泄憤之外沒有實際效果,倒不如好好教育下一代,讓下一代看到“這個雕像”或“這條街”的時候從歷史中學懂種族主義帶來的不平等。
這些反對聲音認爲,邱吉爾是一個“種族主義者“也曾因經驗不足而間接導致經濟大蕭條,但他同時也靠著超人的毅力帶領了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取得勝利,並在1953年贏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些聲音多數主張看待問題時必須要有全面性,不應因單一事件標簽及定義某個人。
不知道各位讀者又對北美最近的 “移除及新增”行爲有什麽看法呢?歡迎提出意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