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壓之下,多倫多地產市場何去何從?】

每週熱話 2017-11-14

【重壓之下,多倫多地產市場何去何從?】 2017年的多倫多樓市經歷過山車式的大升大跌,可謂是驚心動魄。15%的海外買家稅,連續兩次加息,最近放出的B20,讓每次剛剛出現回暖兆頭的樓事市又重新被打入冷宮。政府的三板斧可謂是一板狠於一板。 今年年初所出現30%的升幅讓不少在去年入手的買家“欣喜若狂”,不過任何事情一旦超出了自然發展的規律都是會出問題。短期暴漲的樓價讓當地居民苦不堪言。政府為了選票,高調介入也成為必然。再加上美聯儲早已開始的加息進程,加拿大央行的加息自然也就順理成章。層層箍緊的貸款讓想抄底的買家對二手樓只能“望而卻步“,同時也成就了異常火爆的公寓和樓花市場。這也充分證明了強大的地產投資需求。市場上依然存在著大量的遊走資金,總得有個去處。不會都放在GIC賬戶裡等著貶值。多倫多是不差錢的,每年數以萬計的投資移民都會從原在國帶來大量資金。相比變化莫測的股票基金市場,地產有著更加穩定的回報。中國各大城市對樓市打壓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供需關係沒有得到改變,一切靠外在力量按壓抑的樓價,都會在外力退時釋放出更強大的購買力。 多倫多市場也一樣遵循著地產發展規律。就在前幾天谷歌宣布未來之城計劃最終落戶多倫多,這充分證明了在世界各大城市中多倫多具備足夠的競爭力。相信谷歌這樣的公司絕不會是一拍腦門就隨便選擇了多倫多,一定也是做了充分的分析和研究。 今年剛上台特朗普的移民新政,自然會讓擁有大量海外移民員工的IT公司考慮轉移到加拿大這樣更具包容和多元文化的國家。放眼望去所有加拿大的城市中,也只有多倫多最具競爭力,各種配套的基礎設施完備。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多倫多的地產市場會順利度過寒冬期,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有很多人會質疑,多倫多的樓價與收入不成正比。全世界眾多一線城市的例子告訴我們。在一些一線城市裡,樓價並不見得是要滿足於一般收入人群的購買力,而是基於能夠買得起樓的人群的購買力。 在多倫多,很多的物業都是海外的移民買的。加拿大每年30萬的移民,其中很多是有著大量海外收入的投資移民。而很多投資移民在加拿大的報稅並不多,大量隱形的海外收入並沒有被CRA統計在加拿大的家庭平均收入裡。對於我們大部分華人投資移民來說,剛剛登錄加拿大的幾年裡可能只將自己10%-20%的資產轉移到了加拿大,一旦紮下根來,後面會有更多的資金轉移過來。而這些資金總要有個去處,來到加拿大不久的移民對多倫多投資的產品了解甚少,除了股市也就是樓市了。而股市的風險相對於投資樓市也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只需要看一下身邊的朋友裡,有幾個是靠炒股票賺錢的,又有多少是靠投資地產成為百萬富翁的? 有些人會質疑多倫多的地產市場存在著泡沫,未來可能面臨更大風險。不過我認為,人們大多都是喜歡帶有泡沫的東西。溫尼伯,哈利法克斯的市場肯定沒有泡沫。有人會去那裡買樓嗎,估計也沒有。所以說泡沫並不一定是壞的東西。舉一個例子,就像我們所熟悉的大明星林志玲,大家都很喜歡。其實你們說林志玲真的就有那麼美嗎,我看也就那麼回事。正是因為各種宣傳,泡沫越吹越大,把她打造成女神,才會有那麼多的粉絲。 目前多倫多地產市場,雖然樓市跌的最為慘列,但也是機會最多的地方。誰能保證目前瘋長的公寓會長期持續?一個普通的移民家庭有了小孩之後,公寓的面積是遠遠不能滿足他們需要,一旦時機成熟,換到更大空間且帶有院子的物業也可能。當公寓的均價逐漸接近於聯排別墅時,就離樓市場的春天也就不遠了。我個人認為目前跌得最兇的Markham的,列治文山這些區也是未來最有潛力再升回去的區域。這些曾在3月份瘋長過的區域並不是沒有道理。良好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完善的配套設施,優秀的學區和已經回落的價格都是其他區域不能比的。等明年B20政策的負面信息消化以後,對於一些符合貸款條件的買家是可以考慮入手購買自住樓或投資。這裡我說的投資是指中長線,至少三到五年的投資。千萬不要想著今天買樓,轉過年來就能大賺一筆。並不是在投資,而是在投機。這種做法我個人是特別不建議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