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的到來,是否需要更換雪胎成為車主們熱議的話題。儘管許多人認為四季胎能應對各種天氣條件,但為了確保駕駛安全,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雪胎的優勢不容忽視。尤其在低溫、雪地或濕滑路面上,雪胎能顯著提高剎車效率和操控性,讓你的行車更加安全。
👉🏻為什麼要換雪胎?
雪胎的設計專為應對寒冷和雪地條件而生,採用特殊的橡膠配方,使得胎面在低溫下更加柔軟,提供更好的抓地力。
研究顯示,雪胎可以減少四分之一的剎車距離,這在緊急情況下尤為重要。例如,在時速50公里的情況下,使用四季胎的車輛需要50.7米才能完全停下,而雪胎則僅需39.1米。這一差距在冬季惡劣的路面條件下尤其明顯。
此外,積雪未及時清掃的路面、濕滑的坡道以及後驅車的起步問題,都可能因缺少雪胎而造成危險。
👉🏻什麼時候更換雪胎?
更換雪胎的最佳時機是當氣溫降至7攝氏度以下時。根據「七度定律」,氣溫低於7°C時,四季胎的性能會顯著下降,而雪胎則能更好地適應寒冷的天氣。
此外,不要誤以為過度暖車對雪胎有幫助。冬季駕駛時,啟動後等待10秒鐘即可,無需長時間讓車空轉。
👉🏻如何購買和安裝雪胎?
如果你在購買雪胎時注重省心,直接去汽車經銷商處更換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雖然費用可能稍高。
如果你希望省錢,可以選擇像Costco、Canadian Tire這樣的零售商,或通過網絡訂購。線上訂購不僅方便,還能在高峰期節省不少時間。有時,網購的價格也會比實體店更優惠。
例如,Michelin輪胎曾有$70返現的優惠,Costco也常常有特價活動。此外,許多商家還提供買四個輪胎返現的優惠,通常在$40到$100之間。
購買雪胎後,雖然有些車主能自己更換,但為了確保安全,建議找信得過的修車店安裝。確保輪胎安裝得當,不僅能延長輪胎壽命,還能確保行車安全。
👉🏻雪胎的選擇:貴的就是最好的?
市面上的雪胎品牌和價格差異較大,是否需要購買最貴的雪胎取決於你所在的駕駛環境。
如果你常在極端天氣條件下駕駛,或前往北部小鎮,可能需要選擇更高端的雪胎,這些輪胎在抓地力和耐久性上更有優勢。
但如果你只是日常在城市裡駕駛,中等價位的雪胎完全足夠。像Michelin、Firestone、Goodyear、Bridgestone、Yokohama和Continental等品牌,都是市場上的暢銷品牌,適合大部分車主。
👉🏻是否需要更換四個雪胎?
更換四個雪胎是必須的!雖然有些車主為了節省費用,只更換兩個驅動輪的雪胎,但這樣做會影響剎車平衡,增加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前後輪不一致的雪胎會導致車輛失控,甚至發生翻車事故。因此,建議更換四個輪胎,確保車子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雪胎的使用壽命一般為3至4年,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輪胎表面紋路會逐漸磨損,抓地力也會減弱。如果發現輪胎的紋路深度超過40%,就應考慮更換新的雪胎,以確保駕駛安全。
👉🏻入冬前的其他檢查事項
-
檢查輪胎氣壓:低溫可能導致輪胎氣壓下降,及時檢查並調整。
-
更換前後輪胎位置:確保雪胎安裝位置正確,通常前輪驅動的車應將雪胎裝在前輪上。
-
存儲注意:非雪胎的存儲也要注意,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
隨着加拿大(Canada)青年失業率持續高企,部分政界人士呼籲改革臨時外勞計劃(Temporary Foreign Worker Program)。不過,移民法律專家及經濟學者警告,將青年就業困境歸咎於外勞制度過於簡化,真正影響勞動市場的因素遠不止於此。
根據 Abacus Data 最新網上民意調查,45% 加拿大受訪者支持完全取消臨時外勞計劃,另有41%則認為應改革而非廢除。支持取消的聲音在年輕族群中尤為強烈,當中30至44歲受訪者有50%贊成終止該計劃,而18至29歲群組則有48%持相同立場。相比之下,60歲或以上的受訪者中,僅有37%支持取消。
支持廢除該計劃的比例在保守黨(Conservative)支持者及居住於亞伯達省(Alberta)和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的居民中尤為突出。不過,移民政策專家警告,該計劃在填補農業、酒店及製造業等行業的勞工短缺方面,仍然扮演關鍵角色。
保守黨領袖 Pierre Poilievre 及卑詩省 省長 David Eby 均促請聯邦政府取消或重整臨時外勞計劃,認為該制度壓低薪酬,並限制本地青年就業機會。Poilievre 在記者會上表示:「市場已被廉價勞工淹沒,青年難以找到有意義的工作。」
不過,移民律師 Mark Holthe 指出,臨時外勞計劃設有保障機制,僱主需證明本地無合適人選,並支付符合市場水平的薪酬。他反而認為,持開放工作簽證的國際學生對勞動市場影響更大。這類簽證容許畢業生在任何行業工作長達三年,毋須僱主監管,或會扭曲薪酬結構及招聘模式。
2025年上半年,加拿大發出的國際學生簽證數量大幅下跌,較去年同期減少近90,000宗。去年,渥太華(Ottawa)亦限制國際學生在上課期間的校外工作時數至每週24小時。但在暑假、寒假或閱讀週等學校指定假期期間,學生仍可無限制地校外工作。
根據 Desjardins 最新報告,疫情期間放寬工作限制導致20至24歲青年勞動人口激增。隨着經濟活動回復正常,勞動供應超過需求,令8月青年失業率升至14.5%。報告亦指出,自動化及公共部門削減等結構性挑戰,令初級職位大幅減少。
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勞工經濟學者 Fabian Lange 表示,青年失業率對經濟周期極為敏感,是「煤礦中的金絲雀」。他指出,企業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傾向保留現有員工而非聘請新人。
總理 Mark Carney 表示,政府正全面檢討臨時外勞計劃及整體移民政策。他指出,移民人口佔比將由現時的7%逐步下降至5%,以平衡勞動供應與需求。
儘管國際學生簽證政策已出現變化,專家認為其對就業市場的影響仍需時間顯現。青年就業情況仍是反映加拿大經濟健康的重要指標,亦將成為未來政策改革的核心焦點。
🔗資料來源: https://ici.radio-canada.ca/rci/en/news/2190870/are-temporary-foreign-workers-taking-young-canadians-jobs-heres-what-experts-think ; https://www.thestar.com/news/canada/almost-half-of-canadians-want-the-temporary-foreign-worker-program-eliminated-poll/article_776ba60e-766f-5018-8ced-98f176f262b7.html
根據加拿大抵押貸款和住房公司(CMHC)最新發布的市場預測,大溫哥華地區的租賃市場空置率預計在未來幾年內逐步上升,但租金價格卻不會因此下降,反而將持續上漲。CMHC表示,隨著新建高租金公寓陸續投入市場,空置率的提升對租金價格的抑制作用十分有限。
🟦空置率升至2.9% 但租金仍將攀高
CMHC預測,到2027年,大溫地區的空置率將從2024年的1.6%增至2.9%,今年(2025年)的預計空置率為2.1%。然而,儘管市場上的可租房源增加,租金價格仍顯示上升趨勢。
📊 租金變化趨勢:
-
2023年:兩居室月租金**$2,314**
-
2025年(預計):兩居室月租金**$2,461**
-
2027年(預計):兩居室月租金**$2,758**
CMHC經濟學家Shiva Moshtari Doust指出,目前溫哥華地區的建築數量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專門用於租賃的建築大幅增加,這將顯著提高市場供應。然而,Moshtari Doust 也警告,由於許多新單位的租金較高,這可能會加劇租金上漲壓力,使得租房成本進一步攀升。
🟦移民政策調整影響需求 租金壓力或趨緩
CMHC報告進一步指出,移民政策變化及非永久居民流入減緩,可能導致溫哥華租賃市場的需求在未來幾年出現下降。隨著新房源陸續供應,租金漲幅或有機會**縮小已佔用與新空置單位之間的價格
加拿大總理 馬克・卡尼 (Mark Carney) 表示,與美國達成的新貿易與安全協議不太可能免除關稅,並指出目前沒有任何國家能與美方達成零關稅協議,尤其在美國總統 唐納・特朗普 (Donald Trump) 堅持保護主義立場下更難實現。
卡尼在內閣會議前向記者表示:「目前並無太多證據顯示任何國家能與美國達成免關稅協議。」他補充,特朗普長期以來都主張徵收關稅:「我就是關稅派,我一直都是。」
美國已威脅將於 8 月 1 日 起對加拿大出口商品徵收 35% 的全面關稅,並計劃加倍鋼鐵與鋁材的現有關稅,以及對銅進口徵收新關稅。加拿大方面尚未正式回應這些威脅。
卡尼強調政府將堅定捍衛加拿大利益:「政府一直以來都為加拿大工人與企業挺身而出,未來亦會繼續如此。」他表示:「我預計談判會在月底前加速,我哋會全力以赴。」
為統籌全國應對策略,卡尼已召開 7 月 22 日的省長會議 (First Ministers’ Meeting),與各省及地區領袖商討如何應對關稅威脅,並保護本地重要產業。
📊 民意調查:加國民眾支持強硬回應
最新民調顯示,加拿大人普遍支持政府對特朗普採取更強硬立場:
-
59% 對政府應對特朗普有信心
-
60% 支持報復性關稅,即使會增加本地成本
-
63% 主張採取「強硬策略」,即使影響美加貿易關係亦不妥協
-
54% 反對購買更多美國軍備作為交換條件
-
66% 反對讓美國優先獲取加拿大的關鍵礦產資源
-
50% 認為應堅守供應管理制度,另有 35% 表示只在「最後關頭」才可作為談判籌碼
-
72% 反對增加美國對五大湖及哥倫比亞河水資源的使用權
原定於 7 月 21 日 對美國金屬產品加倍徵收報復性關稅(由 25% 增至 50%)的計劃已暫緩,政府亦宣布將取消 數碼服務稅 (Digital Services Tax),以緩和緊張局勢。
隨着特朗普的最後期限逼近,7 月 22 日的省長會議結果或將決定加拿大未來數年的貿易策略。
你認為加拿大應該點樣回應美方壓力?係時候強硬反擊,定係繼續談判爭取共識?
🔗資料來源: https://globalnews.ca/news/11288826/mark-carney-cabinet-trump-tariffs/
近日,加拿大一名華人網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稱一名同事因報假保險被開除,事件引發廣泛關注。據悉,這名同事因報銷了3000加元的虛假保險,被Manulife調查發現,最終因不誠信行為被公司辭退。
該華人網友@超鹹Ivy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該同事的妻子為其報銷了虛假的保險單,導致這名員工喪失了工作。該事件不僅引發了輿論熱議,也引出更多類似案例。評論區的網友紛紛爆料,甚至提到有一家醫院數百名員工因類似行為被開除,且有些人因此失去了年薪高達20萬加元的工作。
有網友透露:“家人工作的醫院,曾因此開除了上百名員工。為了這點螳頭小利,真的是不值得。” 還有提到,“我們公司一次性開除了十多個印度人,他們在一家華人開的理療店虛開發票,總金額不過一千多塊。Sunlife查到這些人的理療師並未在該店工作,最終查實後將整個店鋪關閉。”
此外,更多網友分享了自己或身邊人的經歷,一些人因虛報保險而被辭退或遭到處罰。一位網友表示,“我遇到過一個客人,用妻子的保險份額報銷了1500加元,最後被查出,丟了年薪20萬的工作。”
隨著保險公司對虛假報銷的檢查愈加嚴格,按摩店、牙醫診所等小型商家成為重點監控對象。一些商家因報銷問題被調查,甚至有店鋪因此被關閉。
專家提醒,雖然有些保險公司並不要求上傳收據,僅需在App上填寫日期和金額即可報銷,但他們會隨機抽查商家,一旦發現違規行為,所有相關客戶都可能被追溯。最近,Markham地區的一些按摩店也因虛報被保險公司盯上。
保險欺詐行為不僅會導致工作丟失,嚴重者甚至可能面臨刑事指控。一位網友指出:“如果是造假的話,不僅是貪小便宜,而是涉嫌欺詐。” 2018年,多倫多公交局曾因一起大規模保險欺詐案件辭退了200多名員工,而涉及的醫療機構老闆也因欺詐罪被判刑。
因此,專家呼籲,華人應警惕不靠譜的機構,不要為了短期利益而損害自己和家人的前程。年關將至,大家更應保持警惕,避免因一時貪念而鑄成大錯。
加拿大移民、難民和公民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 宣布更新需進行移民體檢(Immigration Medical Exam,IME)的國家與地區名單。是次調整新增四個國家,同時移除六個,影響所有申請臨時居留簽證的人士。
根據新規定,來自新增國家或曾在該等地區居住/旅遊六個月以上的申請人,將需進行IME;而來自被移除國家的申請人則不再需要體檢。此政策適用於2025年11月3日或之後遞交的申請,早前提交的申請則不受影響。
名單更新詳情(2025年11月3日起生效)
新增需進行IME的國家:
-
阿根廷(Argentina)
-
哥倫比亞(Colombia)
-
烏拉圭(Uruguay)
-
委內瑞拉(Venezuela)
不再需要IME的國家:
-
亞美尼亞(Armenia)
-
波斯尼亞與赫塞哥維納(Bosnia and Herzegovina)
-
伊拉克(Iraq)
-
拉脫維亞(Latvia)
-
立陶宛(Lithuania)
-
台灣(Taiwan)
這些國家名單變動是基於公共衛生風險評估,並與加拿大的移民健康政策保持一致。
誰需要進行IME?
如你申請臨時居留並符合以下任何一項條件,則需進行IME:
-
計劃在加拿大逗留超過六個月,並於抵達前一年內曾在指定國家或地區居住或旅遊達六個月;
-
申請父母或祖父母超級簽證(Super Visa);
-
有意從事涉及公共健康保障的工作。
即使申請者逗留時間短或未曾前往指定國家,只要從事以下職業,仍需進行IME:
-
醫療及化驗室人員
-
護理院或老人院的病人照顧員
-
醫科學生、短期代診醫生
-
中小學或幼兒教育工作者
-
家庭傭工及照顧兒童、長者或殘障人士的看護員
-
日間托兒所員工及類似職位
-
曾於指定國家居住或旅遊六個月以上的農業工人
如你在加拿大逗留少於六個月,且不從事上述職業,一般毋須進行IME。
體檢流程與豁免政策
IME分為兩類:標準體檢(Standard Medical Exam)及精簡體檢(Streamlined Medical Exam)。申請人需透過IRCC指定的Panel Physician(體檢醫生)預約檢查。提交申請後,IRCC將提供具體指引,包括預約時間及所需體檢類型。
根據臨時公共政策(有效至2029年10月5日),如申請人:
-
現居於加拿大;
-
正在申請或已申請永久或臨時居留;
-
在過去五年內曾完成IME;
-
且過往IME結果顯示對公共健康風險極低或無風險,
如欲查閱最新需進行移民體檢(IME)的國家名單及尋找指定體檢醫生,申請人應瀏覽 IRCC 官方網站。
卑詩省低陸平原 (Lower Mainland)地區的兩大地產局於10月錄得樓市交投持續疲弱,與歷年同期及季節性平均水平相比仍顯遜色。不過,隨着秋季交投回暖,地產局表示市場正出現有利買家的條件,並見到賣家開始採取「更貼近現實」的定價策略。
根據大溫哥華地產局 (Greater Vancouver Realtors, GVR)數據,10月該轄區錄得2,255宗住宅成交,按月升幅達20%,但按年仍下跌14%。而菲沙河谷地產局 (Fraser Valley Real Estate Board, FVREB)則錄得1,123宗成交,按月升17%,按年則跌16%。
Andrew Lis(GVR首席經濟師兼數據分析副總裁)表示:「10月通常是全年最後一個交投回升的月份,但今年的成交量仍低於去年同期及十年平均水平。即使Bank of Canada(加拿大央行)於10月第四度減息,仍未能吸引更多買家入市。」
Baldev Gill(FVREB行政總裁)則指出:「雖然初步跡象令人鼓舞,但要回復至季節性平均水平仍需時間。隨着新供應陸續推出,賣家逐漸適應市場變化,我們預期市場將逐步作出反應。」
樓價回落 庫存增加
GVR方面,10月新增放盤達5,438個,按年微升0.3%,令總放盤量增至16,393個,較2024年同期的14,477個大幅增加,並高出十年季節性平均36%。FVREB則錄得2,967個新放盤,按年及按月均下跌7%,但總放盤量仍達10,121個,按年升15%。
各類住宅基準價格均錄得輕微下調:
|
類型 |
地區 |
基準價格 |
按月變動 |
按年變動 |
|
所有住宅 |
GVR |
$1.133百萬 |
-0.8% |
-3.4% |
|
所有住宅 |
FVREB |
$0.92百萬 |
-0.7% |
— |
|
獨立屋 |
GVR |
$1.916百萬 |
-0.9% |
-4.3% |
|
獨立屋 |
FVREB |
$1.412百萬 |
-0.6% |
-5.1% |
|
排屋 |
GVR |
$1.067百萬 |
-0.3% |
-3.8% |
|
排屋 |
FVREB |
$0.786百萬 |
-1.2% |
-5.6% |
|
公寓 |
GVR |
$0.719百萬 |
-1.4% |
-5.1% |
|
公寓 |
FVREB |
$0.506百萬 |
-0.8% |
-6.8% |
公寓市場表現最弱,GVR錄得1,071宗成交,按年跌23.1%;FVREB則錄得298宗,按年跌幅達24.6%。獨立屋成交亦下滑,GVR按年跌4.3%,FVREB則跌20%。排屋方面,GVR按年跌4.8%,FVREB跌5.4%。
賣家調整策略 促進成交
Andrew Lis補充:「自6月見頂後,庫存略為回落,價格亦在各類型中出現調整。由於預期今年不會再減息,目前市場對買家而言是全年最有利的時機。」
Tore Jacobsen(FVREB主席)則表示:「面對競爭加劇,賣家正以更貼近現實的定價策略應對,令價格回軟,有助在疲弱市況下促成成交。」
地區覆蓋範圍
GVR轄區包括:溫哥華(Vancouver)、本拿比(Burnaby)、高貴林(Coquitlam)、高貴林港(Port Coquitlam)、滿地寶(Port Moody)、新西敏(New Westminster)、北溫哥華(North Vancouver)、西溫哥華(West Vancouver)、列治文(Richmond)、南三角洲(South Delta)、楓樹嶺(Maple Ridge)、皮特草原(Pitt Meadows)、寶雲島(Bowen Island)、陽光海岸(Sunshine Coast)、士達孔拿(Squamish)及威士拿(Whistler)。
FVREB轄區則包括:素里(Surrey)、蘭里(Langley)、白石(White Rock)、北三角洲(North Delta),以及菲沙河谷(Fraser Valley)地區的阿博斯福(Abbotsford)及米遜(Mission)。
平均放盤時間方面,GVR的獨立屋為46日、排屋為35日、公寓為38日;FVREB的獨立屋及公寓均為42日,排屋則為37日。
🔗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metro-vancouver-fraser-valley-housing-statistics-october-2025
溫哥華市議會(Vancouver City Council)已批准為 溫哥華警察局(Vancouver Police Department, VPD) 及 溫哥華消防救援服務(Vancouver Fire Rescue Services) 提供額外撥款,以應對兩部門本年度合共 2,160萬加元 的預算超支。
其中,VPD 超支 1,700萬加元,主要原因包括加班費、示威活動,以及名為 Task Force Barrage 的專案行動,該行動旨在打擊 溫哥華市中心東端(Downtown Eastside) 的犯罪問題。
週三,VPD警務處長 Steve Rai 及 溫哥華警察委員會主席 Frank Chong 出席市議會會議,並回應反對派議員質疑,指該項耗資 500萬加元 的專案從未獲得市議會或警察委員會正式批准。
綠黨議員 Pete Fry 表示:「點解呢項行動而家先以加班開支形式呈報,而唔係一開始就經由委員會及市議會正式授權?」
Frank Chong 回應:「我哋承認授權程序上確實有失誤,應該先由警察委員會審批。」
根據 CTV News 報導,儘管 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警察法》規定警察委員會需每年制定及批准預算草案,Task Force Barrage 並未提交委員會審議。
溫哥華市長 Ken Sim 週三承認該項目在審批過程中「並不完美」,他表示:「確實有錯,我哋承認。」
市議員 Rebecca Bligh(明年將代表 Vote Vancouver 參選市長)批評,市議會直至本週才首次討論該項目,令人震驚。「而家已經係十一月,呢項行動十個月前就開始,卻無任何預算或議會批准。」
她補充,作為民選代表,議會有責任維護「誠信、問責與良好管治」,並質疑市長在處理此事上的判斷。
儘管程序受質疑,Steve Rai 為行動成效辯護,指六個月內共 檢獲逾2,000件武器,並進行 逾1,100宗逮捕令拘捕。「呢啲成果值得嘉許。」
另一方面,溫哥華消防救援服務 因車隊維修開支出現 460萬加元 超支。消防處長 Karen Fry 表示,相關開支早已預期,但因行政錯誤未納入正式預算,「已為明年預算作出修正。」
市議會將於 11月12日 討論明年度 23億加元營運預算。VPD 要求接近 5億加元 撥款,而其他部門如 公園管理局(Park Board) 則被要求削減數百萬開支,以配合 2026年凍結地產稅 的財政目標。
距離 Harbourfront Centre 宣布永久關閉其長期營運的表演場地已近一年,多倫多水岸(Toronto’s Waterfront) 一個重要文化空間終於迎來新生。原位於歷史悠久的 皇后碼頭大樓(Queen’s Quay Terminal) 三樓的 Fleck Dance Theatre,將於今年十二月重新開幕,由 Toronto Stage Company 接手營運,並與業主簽訂為期十年的租約。
這個擁有 446個座位 的場地,最初於1983年以 Premiere Dance Theatre 名義開幕,長期被視為本地當代舞蹈的重要舞台。場地設有彈性地板,適合多種表演藝術形式,並由 Harbourfront Centre 營運逾四十年。然而,該機構於2024年11月宣布終止租約,原因是難以維持穩定節目安排——據報在2014至2024年間,劇場有 60%時間處於空置狀態。
負責管理 皇后碼頭大樓(Queen’s Quay Terminal) 的 Northam Realty Advisors 表示,希望保留劇場的表演藝術傳統,但亦曾考慮若無合適租戶,將重新規劃場地用途。
Toronto Stage Company 創辦人 Jon Chaters 表示:「我對呢個場地唔太熟悉,因為以前主要用作舞蹈表演。但越了解越覺得,呢度好適合我哋想做嘅演出。」
現已更名為 Terminal Theatre,該場地每年將舉辦 4至6場 Toronto Stage Company 製作,並開放予其他表演藝術團體租用。劇場將於 12月12日正式重開,由 Canadian Contemporary Dance Theatre 呈獻年度製作《Wintersong — Dances for a Sacred Season》。而在明年一月,Toronto Stage Company 將首度於新場地演出 Jason Robert Brown 的室內音樂劇《The Last Five Years》。
對舞蹈界而言,劇場重生是一大喜訊。Canadian Contemporary Dance Theatre 聯合創辦人兼藝術總監 Deborah Lundmark 表示:「去年聽到 Harbourfront 關閉劇場嘅消息,我真係震驚,以為我哋失去咗個家。依家能夠保住,真係好感動。」
今年初,Chaters 發起草根籌款活動,目標為劇場轉型籌得 40萬加元。雖然最終只籌得 2萬加元,但成功建立與其他藝術團體的合作關係,令他有信心簽下租約。
Toronto Stage Company 成立於2017年,製作歷史尚淺,最具代表性作品為2023年於 Mirvish’s CAA Theatre 演出一週的 Tony獎喜劇《God of Carnage》。此前,該公司主要參與 Fringe Festival 表演。
Chaters 表示:「我真係好想保住呢個空間,令佢為所有人服務。呢度潛力無限。」
加拿大藥劑師表示,含有奧施康定 (oxycodone) 成分的處方止痛藥供應短缺情況預料將持續至2026年初,儘管另一類止痛藥的供應自夏季全國性中斷後已有改善。
今年 7月,加拿大衛生部 (Health Canada) 發出通知,指含有撲熱息痛 (acetaminophen) 與 奧施康定 的藥物(包括品牌 Percocet)出現供應短缺。同時,含有撲熱息痛與可待因 (codeine) 的藥物(如 Tylenol 3)亦受影響。
原定短缺情況將於初秋結束,主因是製造過程出現中斷。這類藥物主要用於治療急性創傷、術後疼痛及慢性背痛等症狀。
加拿大藥劑師協會 (Canadian Pharmacists Association) 專業事務高級總監 Sadaf Faisal 表示,含可待因 的藥物如 Tylenol 3 現已恢復供應,但 Tylenol 2 和 Tylenol 4 的供應仍有限,惟使用頻率相對較低。
至於含有 奧施康定 的藥物,短缺情況仍在持續。Faisal 指出,製造商預計將於 12月 提供部分供應,但由於積壓訂單,供應仍會受限。
「我哋希望情況可以喺新一年改善,」Faisal 說。
她補充,醫護人員可處方其他成分相近的止痛藥作替代方案,以保障病人治療連續性。
加拿大(Canada) 已正式重返中國批准的團體旅遊目的地名單,渥太華(Ottawa) 對此表示歡迎,認為此舉反映兩國在歷經多年外交緊張後,雙邊關係正逐步改善。
此項宣布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 (Mao Ning) 於週一在 北京(Beijing) 發佈,距離加拿大總理 Mark Carney 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Xi Jinping, 習主席) 於 南韓慶州(Gyeongju, South Korea) 舉行的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期間會晤僅數日。Carney 形容此次會面是加中關係的「轉捩點」。
在 2023年,中國批准包括 美國(United States) 和 英國(United Kingdom) 等多個國家的團體旅遊,但將 加拿大(Canada) 排除在外,原因與中國干預加拿大政治的指控及一系列高調拘留事件有關。
加拿大外交部長 Anita Anand 表示,加拿大重新獲得中國團體旅客「批准目的地地位(Approved Destination Status, ADS)」,是「雙邊關係重新調整後的另一重要一步」。她強調旅遊在促進民間交流方面的作用,並重申加拿大致力於為中國旅客提供安全、友善的旅遊環境。
毛寧亦表示,此舉將「深化中加兩國人民之間的理解與友誼」,並補充中國願與加拿大合作,提升跨境旅遊便利性,同時希望加拿大亦能提供安全舒適的旅遊環境予中國旅客。
儘管雙邊關係一度陷入冷淡,個別中國旅客仍持續造訪加拿大。根據 Destination Canada 數據,加拿大機場在 2024年 接待來自中國的過夜旅客人數較前一年上升 43%。
在今年春季的聯邦領袖辯論中,Carney 曾形容中國是加拿大面對的「最嚴重外國干預威脅」。儘管團體旅遊恢復象徵關係改善,但雙方仍面對包括互徵關稅及經濟摩擦等多項挑戰。
根據 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數據,在 2019年 疫情爆發前,中國旅客佔全球國際旅遊支出約 20%。加拿大重返中國批准名單,有望重振入境旅遊,並推動兩國重新建立更緊密的交流。
🔗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world/china-canada-group-travel-list-9.6965770
加拿大總理 Mark Carney 將於週二發表其政府首份聯邦預算案,並警告國民要有「犧牲」心理準備,以應對美國 (United States) 總統 Donald Trump 關稅政策對加國經濟造成的衝擊。
Carney 表示,預算案將包括重大削減與「跨世代投資」,目標是重塑經濟結構,並減少對 美國貿易的依賴。他亦定下目標,希望未來十年內,加拿大的非美國出口能翻倍增長。
預算案亦將詳列如何為數十億加元的國防開支提供資金,以履行加拿大對 北約(NATO) 承諾,於2035年前將國防支出提升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
分析人士預測,加拿大聯邦赤字可能超過 700億加元,高於去年的 517億加元,成為 Carney 這位曾任加拿大及英國央行行長的領導力重大考驗。他曾誓言要令加拿大成為 G7 成員國中經濟最強的國家。
「我哋曾經敢於冒險,現在係時候再次全力以赴,」Carney 上月在預算前演說中表示。
加拿大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對關稅衝擊尤為敏感。Trump 已對加拿大進口商品徵收 35% 關稅,雖然大部分商品因 美墨加協定(US-Mexico-Canada Agreement) 而獲豁免,但鋼鐵、汽車及木材等行業仍受全球性美國關稅影響。
Carney 表示,政府將在未來三年內平衡聯邦營運預算,即政府日常開支。今夏,各部門已被要求在未來數年內削減最多 15% 的項目支出,以騰出資源投放於貿易基建、房屋及受關稅影響的產業。
財政部長 Francois-Philippe Champagne 週一延續聯邦財長的傳統,在 魁北克省(Quebec) 一間供應軍警鞋履的本地企業購買新鞋。他形容該企業「象徵我哋國家嘅精神」,並表示:「我哋正由依賴走向韌性,由不確定走向繁榮,做出令國家更強大的決策。」
貿易與海關專家、KPMG Canada 合夥人 Joy Nott 向 BBC 表示,加拿大企業在轉向新市場過程中需要政府支援,包括資助海外商務考察、市場研究及取得監管批文。「要克服歷史障礙,需要時間與資金,」她說。
目前尚未清楚 Carney 所屬自由黨能否獲得足夠支持通過預算案。自由黨在 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 距離多數席位尚差三席,需至少一個政黨支持才能通過財政方案。
若預算案未獲通過,將觸發信任投票,可能導致提前大選。不過,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政治學教授 Elizabeth McCallion認為,其他政黨目前並不希望再次選舉。
她指出,左翼政黨 新民主黨(NDP) 最有可能提供支持,儘管該黨正處於領導人更替階段。部分 NDP 議員可能選擇棄權,以讓預算案順利通過。但她亦警告,預算中的緊縮措施可能引發反彈。
根據 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 預測,加國GDP增長率將於 2025年 為 1.2%,2026年 為 1.1%,2027年 為 1.6%。這份預算案將成為 Carney 領導下,加拿大經濟未來走向的關鍵一役。
加拿大聯邦政府將於未來數年大幅削減臨時居民 (Temporary Residents)入境人數,反映移民政策正朝向更可控、更可持續的方向調整。
根據週二公布的聯邦預算案,加拿大計劃於 2026年 接納 385,000臨時居民許可證 (Temporary Resident Permit, TRP) ,較去年目標減少約 43%,並於 2027年 和 2028年 各接納 370,000人。相比去年公布的移民計劃,2026年的新目標減幅達 四分之一,原計劃為 516,000人以上。
財政部長 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 表示,政府正努力將移民人數調整至「更可持續的水平」。他在預算案前的記者會上指出:「我相信加拿大人都明白,我哋已經達到甚至超越咗我哋接納新移民嘅能力。」
在總理 Mark Carney 上任前,前任總理 Justin Trudeau 已開始收緊移民政策,特別是在疫情後勞動力短缺期間移民人數急升之後。自由黨政府早已表明,將逐步降低臨時居民在加拿大人口中的比例。
去年是加拿大首次在移民計劃中加入臨時居民配額。根據最新預算案,加拿大今年的臨時居民人數已較 2024年 減半,其中包括 國際學生人數減少60%,而庇護申請亦較去年減少約三分之一。
儘管臨時居民人數下調,政府仍維持每年接納 380,000名永久居民 (Permanent Resident) 的目標,與去年秋季公布的計劃一致。不過,焦點將轉向經濟類移民,預算案指出,未來三年經濟類移民比例將由 59% 提升至 64%。
Champagne 表示:「一方面我哋回到可持續水平,另一方面我哋專注吸引最優秀人才。」
預算案亦提出一項 一次性措施,於未來兩年內加快 33,000名持工作簽證人士獲批永久居留資格。此外,政府將推出 美國H-1B簽證持有人加速通道,針對科技等專業領域人才。加拿大於 2023年 推出類似計劃,名額在24小時內即告爆滿。
為支援技術移民,政府將重新分配 9,700萬加元 用於加快海外資歷認證流程。未來13年,政府亦將投放 17億加元 吸引國際頂尖研究人員來加國大學,資助研究、設備及基建。
不過,移民政策轉向亦引來批評。Migrant Rights Network 發言人 Syed Hussan 批評政府此舉是「對難民與移民的震撼攻擊」。
他在聲明中表示:「政府正透過將移民當作代罪羔羊,為房屋負擔、醫療壓力及低薪問題卸責,而非正視企業貪婪與多年公共資源不足。」
近年加拿大民意對移民態度出現明顯轉變。根據 Environics Institute 上月民調,56% 加拿大人 認為移民人數過多,較五年前顯著上升。
政府的新方向反映出在經濟需求與社會承載力之間的平衡挑戰。隨著加拿大重新調整移民制度,未來數年將成為檢驗其全球競爭力與內部穩定性的關鍵時期。
🔗 資料來源:https://www.cbc.ca/news/politics/canada-rudcing-temporary-residents-budget-9.6966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