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省福特政府於週三宣佈,將響應聯邦自由黨提出的為期兩個月的銷售稅減免政策,進一步為省內家庭提供稅務優惠。根據CityNews的報導,安省財政廳廳長彼得·貝斯倫法維(Peter Bethlenfalvy)透過辦公室聲明表示:「安省政府將配合聯邦政府的GST假期,取消目前省級退稅未涵蓋商品的PST(省銷售稅,Provincial Sales Tax)。」
省府估計,此項措施將為安省家庭提供近10億加元的額外經濟紓困。
👉🏻HST和GST全面減免,家庭節省更多
在加拿大,聯邦政府徵收商品及服務稅(GST),各省則徵收省銷售稅(PST),部分省份如安省採用合併銷售稅(HST,Harmonized Sales Tax)。安省的HST稅率為13%。
根據政策安排,從2024年12月14日至2025年2月15日,聯邦政府將對包括預製熟食、餐廳餐點、兒童服裝與玩具、書籍與報紙及部分酒類產品在內的多類商品免徵GST,而安省政府的此項新舉措則進一步豁免這些商品的HST,全面為消費者省下稅款。
👉🏻額外補貼計劃助力弱勢群體
此外,聯邦自由黨計劃於2025年春季向超過1870萬加拿大人發放每人250加元的補貼,而安省居民也有望從福特政府獲得額外200加元的退稅支票。然而,新民主黨(NDP)對此表達了不同意見。
新民主黨領袖辛格(Jagmeet Singh)表示,雖然支持假期期間的GST減免計劃,但希望聯邦政府將250加元補貼的受惠範圍擴大至老年人、學生、殘疾福利領取者及因各種原因去年無法工作的人群。他強調:「若不考慮最弱勢群體的需求,我們不會支持這項退稅提案。」
👉🏻省府展望:助民度過年關
福特政府的此項免稅政策,連同聯邦自由黨的措施,預計將在寒冬假期為安省家庭減輕生活壓力。隨著通脹居高不下和生活成本危機加劇,這項稅務減免政策能否有效紓困,仍有待觀察。
安省省長福特近日表示,他的政府希望緩解多倫多周邊的交通擠塞,曾考慮回購407號公路的方案。在多番考量之後,最終決定在401號公路下方修建高速公路。根據《Global News》報導,福特在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接受AM 640電台的Ben Mulroney採訪時表示,他對於在高速公路下方修建交通和過境隧道感到信心滿滿,因為安省擁有「合適的」隧道專家團隊來處理這個龐大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
福特上週公布了他的計劃,承諾修建一條長達55公里的隧道公路,以解決大多倫多地區400系列公路擠塞的問題。省長承諾進行一項可行性研究,以考慮從賓頓到士嘉堡的計劃是否可行,並了解其成本。
「我們考慮了所有選項,將所有選項都擺到桌面上,無論是30公里、40公里還是50公里。」福特在週六告訴AM 640。
「我的理論是,一旦開始鑽孔,就永遠不會把鑽孔機從地裡拿出來。」福特說。「如果你能負擔得起30公里,那麼就做30公里,最終你也會保持平衡。」
參考閱讀: 【多倫多401公路下方將建「全球最長隧道」】
福特表示,成本和時間將是決定政府是否繼續進行的主要因素,但並未提供任何大致的估計。
「我對時間很有信心。」福特說。「只要有合適的團隊,任何事情都可以設計,我們會確保有合適的團隊。」
「我們了解隧道工程,」福特指著安大略線說,根據多倫多地區貿易委員會進行的分析,安大略線目前正在建設中,每公里的成本約為7億加元。基礎設施專家警告政府,由於在現有高速公路下挖掘隧道的複雜性,如此規模的項目可能耗資數百億加元,並且可能帶來多年的施工問題,加劇交通擠塞。隧道還將包括交通基礎設施,這將使成本增加。
「我們還在考慮在401號公路沿線的隧道中心建立一個交通系統,該系統將在每個站點設有站點,」福特說。
反對派認為,考慮到安省目前4390億加元的債務負擔,修建大型隧道的成本可能過於高昂,而且無法解決目前困擾司機的交通擠塞問題。相反,一些政黨建議實施一項省級計劃,例如為在大多區運輸貨物的卡車運輸公司支付407號公路的通行費,而401號公路則免費供乘用車使用。
在對話中,福特表示他的政府曾短暫考慮過這個想法,並重申他的觀點,即Mike Harris的進步保守黨政府在1999年出售這條高速公路是一個糟糕的決定。
「我們也考慮過這個問題,」福特說。「前任政府以23億加元的價格將其出售,這是我見過的最大錯誤。」
福特表示,407號高速公路現在「價值約350億加元」,但表示政府決定不花錢回購,因為內部完成的研究表明「所有400系列高速公路都將在未來25年內達到滿負荷狀態」。
「研究表明,407號高速公路再過20到25年就會達到滿負荷狀態——這違背了初衷,」福特說。
當被問及臨時妥協方案時,福特提到了413號高速公路和Bradford Bypass——這兩條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但尚未確定運營時間表。
2019年,省政府重啟了413號高速公路的建設,但預計要到明年才會開始動工,目前尚未公布該路線的成本估算。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可行性研究需要多長時間,但福特再次表示,他的政府已經承諾修建某種版本的高速公路隧道。
「我們必須考慮那些在高速公路上的人,他們每週要在那裡被困上幾個小時,甚至每年要被困上百個小時,」福特說。
在卑詩省,不論是普通汽車、摩托車,還是電動自行車、自行車,只要是帶有輪子的交通工具,都必須購買保險。即使是電動滑板車或電動獨輪車,大家其實都心知肚明需要保險。然而,近日有一種新興的「交通工具」也被要求購買保險,那就是——電動滑板(Electric Skateboard)。
表面看來,電動滑板與普通滑板無異,只是給一些人士使用的玩具。但實際上,這些電動滑板內置電動機和手柄,充電3小時可滿,最高時速超過40公里,已經可以和電動滑板車或電動單車的速度相媲美。不過,由於外表看似普通,很多人並未意識到它的電動功能。
然而,大溫地區的警方以「特別擅長開罰單」著稱,近日就有一名男子因為騎電動滑板被開出了 $598 的高額罰單,原因是「未為電動滑板車購買保險」。
🔹當事人不滿:這又不是車,為什麼要買保險?
被罰男子名為 Tony Savino,居住在高貴林市,他經常騎著他的電動滑板在社區內穿梭,並擁有三個電動滑板。他表示,從未認為這是需要買保險的交通工具,因為它與普通滑板並無太大區別,更像是一件玩具。
當他在溫哥華東區被警察攔下要求出示駕照時,他一度以為警察是在開玩笑:「誰會認為玩滑板需要駕照?」
然而,警察明確告訴他,這種速度快、配備電動機和可操控輪子的滑板,應被視為電動滑板車,因此必須遵守《機動車輛法》。
Tony Savino 進一步解釋說:「這只是一種移動輔助工具,就像電動輪椅一樣。難道電動輪椅也需要買保險嗎?」但警察認為,Savino 並非殘障人士,不需要使用這種輔助設備,因此他的電動滑板就是一輛機動車輛。
🔹法律模糊,商家也感困惑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ICBC(卑詩省保險公司)對此事表示模糊。ICBC 表示:「我們確實將電動滑板定義為機動車輛,但它不符合卑詩省的道路安全標準,因此沒有適用的保險。」這一回答不僅讓 Tony Savino 感到無奈,還讓許多電動滑板的商家怨聲載道。
一些商家指出,卑詩省對新興事物的接受度一向很低,法律也存在空白。電動滑板如果真的在卑詩省禁止使用,那麼已購買的消費者該如何處理?商家是否應該停售這些產品?
🔹電動滑板與滑板車因疫情流行,是否面臨更嚴格的保險要求?
隨著疫情和通脹的影響,電動滑板車和電動滑板的使用者逐漸增多。許多消費者表示,購買這些工具並非為了響應綠色出行,而是因為經濟原因不得已而為之。與昂貴的汽車和摩托車相比,電動滑板車和電動滑板的價格更加實惠,成為日常上班的理想選擇。
然而,如果電動滑板和電動滑板車需要面臨更嚴格的保險規定,這對於那些希望以省錢為目標的使用者來說,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目前,普通汽車的保費每月約 $200-$500,而電動自行車或滑板車的保費從 $100 起步。如果這些交通工具也被要求購買保險,許多人可能會轉而選擇更為經濟的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或普通單車。
隨著此事的發展,電動滑板是否會面臨更嚴格的監管,將成為公眾和商家關注的焦點。
據加西網編譯報道,由於今年冬天預計會比往年更加寒冷,因此BC省的朋友們可能需要為這個異常寒冷的冬季做好準備。
根據2025年《老農民曆書》加拿大版的預測,今年冬天將為全國各地帶來“寒冷之心”,而BC省南部也無法避免這場嚴寒。
《老農民曆書》一向是長期天氣預報的可靠來源。預測顯示,今冬BC省南部和阿爾伯塔省的氣溫將低於平均水平。BC省南部的冬季天氣預計會寒冷異常,最冷的時段為12月初、1月初和1月中旬。
此外,預計今年冬天BC省南部的降水量將低於平均水平。
降雪量亦將低於預期,最大降雪期將出現在11月底、12月初、1月初、2月初至中旬以及3月初。
除了冬季的寒冷,《老農民曆書》還預示2025年BC省北部地區將迎來“園丁之夏”。預測顯示,來年夏季這裡將迎來風和日麗、雨水充沛的季節。
無論你身處溫哥華、維多利亞,還是BC省內其他地區,現在都應該開始準備一些保暖的衣物,或許還可以考慮購買冬季輪胎!
近日,加拿大搬家服務公司Moving Waldo發佈了一項有關加拿大最佳居住地的研究,將卡加利評選為全國最宜居城市。根據加拿大搬家比較網站Moving Waldo的數據,卡加利位居榜首,排名依據三個核心指標:安全性(根據犯罪嚴重程度指數CSI)、負擔能力以及生活質素。
卡加利能夠名列前茅,部分原因是其生活成本較其他主要城市更低,並且距離風景優美的班夫國家公園僅約一小時車程。Moving Waldo表示,卡加利的CSI指數為72.47,相較於加拿大許多大城市來說更加安全。此外,該市的房價亦相對合理,平均房價約為588,600加元,而公寓則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經濟選擇。
卡加利的石油及天然氣行業提供了「充足的就業機會」,對於護理人員、零售經理及行政人員等專業人士的需求亦非常高,這也是該市位列榜首的原因之一。Moving Waldo指出:「許多人從多倫多搬到卡加利,是為了尋求更好的就業前景以及更可負擔的生活成本。」
以下是加拿大最適合居住的前七大城市排名:
-
亞省卡加利
-
安省惠靈頓縣(Wellington County)
-
安省拉薩爾(LaSalle)
-
魁省利維斯(Lévis)
-
卑詩省橡樹灣(Oak Bay)
-
新布倫瑞克省弗雷德里克頓(Fredericton)
-
安省杜林區(Durham Region)
加拿大總理Justin Trudeau堅決表示「房地產需要保持其價值」,因為房屋已成為加拿大人退休計劃的「重要部分」。
總理表示,他希望能為年輕人提供更加實惠的房屋選擇,但同時又不會降低房屋價值。
「這對於人們退休和未來積蓄的潛力而言是重要的。」並補充說:「房地產價格需要保持一定水平。」
Trudeau一直將房地產問題作為其政治取向的核心。他最近宣布了數十億美元的新房屋支出計劃,承諾到2031年將建成390萬套新房屋。
Trudeau和財政部長Chrystia Freeland在最近的演講中,多次提到了千禧一代 - 加拿大最大的選民組別 - 以及Z世代。
他們兩人也都談及了「世代公平」的問題,並感嘆年輕人所面臨的困難,即使有一份高薪工作,但由於近年來房地產市場暴漲,他們仍無法購買房屋。
根據加拿大房地產協會(CREA)的數據,2024年4月,加拿大平均房價為703,446加元。
在BC省,平均房價則超過100萬加元。
加上最近幾個月利率相對較高,導致大量加拿大人無法入市。
Trudeau解釋說:「一個終生租房的人與擁有房屋的人在退休資金方面的差異巨大, 並不絕對公平。」
上個月,這位總理還將矛頭指向自己的移民政策,強調他接收移民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加拿大的承受能力」。
加拿大人口去年增加了近130萬人。
對於這些數字引發的不安情緒,移民部長Marc Miller表示,聯邦政府將降低臨時居民的人口比例。
他表示,到2027年,這一比例應該約為5% - 仍然是Trudeau上台時的兩倍多,但低於去年的6.2%。
加拿大國民銀行於1月警告稱,「決策者需要針對住房供應的目標,並理解人口過度增長確實會對我們的經濟福祉構成阻礙。」
該行同時警告,為了滿足需求並降低房價,加拿大每年需要將建設能力翻倍至70萬套房屋,但這一目標被譽為「不可實現」。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2021年66.5%的加拿大人擁有自己的房屋。
在BC省,這一比例為66.8%。
加拿大聯邦政府宣布了一項全國學校食品計劃,旨在每年為40萬名兒童提供餐點。 該計畫將在五年內耗資10億加元實施,並預計在2024-2025學年開始生效。 這項計劃是加拿大首個全國規模的學校食品計劃,而加拿大是七國集團中唯一沒有此類計劃的國家。
這項計畫的目的是填補各省、地方和慈善計畫之間的差距,因為這些計畫面臨資源不足和食品價格上升的壓力。 該計畫的支持者認為,它將幫助兒童和青少年獲得營養食品,從而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行為和學習習慣。
加拿大各省對教育擁有管轄權,因此聯邦政府將與各省、地區和原住民合作夥伴共同實施計劃,並加強現有政策。 這項計畫並不是自由黨與新民主黨在供應與信心協議中的政策條款之一,但新民主黨最近呼籲政府實施這項計畫。
此外,該項目的宣布引起了政黨之間的辯論。 保守黨批評政府對經濟和負擔能力問題的處理方式,而新民主黨則呼籲政府提供資金支援學校午餐計畫。 魁人政團則對計畫的宣布表示歡迎,並呼籲迅速將資金轉移到各省。
這項全國學校食品計畫的實施將有助於改善加拿大兒童的營養狀況,並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 這也是加拿大政府在關注兒童福利和教育方面的重要舉措。
當馬克·卡尼(Mark Carney)宣誓就任加拿大第24任總理時,他的妻子戴安娜·福克斯·卡尼(Diana Fox Carney)也成為了全國關注的焦點。
然而,這位加拿大新晉總理夫人可不是你想象中的“時尚貴婦”——這位低調到幾乎不化妝、熱愛熨衣服的環保鬥士,竟然是從英國養豬場走出來的農場女孩!
這位低調又親切的第一夫人,究竟有何不為人知的故事?
自從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與前妻蘇菲分居後,總理夫人的位置一直空缺。直到經濟專家馬克·卡尼(Mark Carney)在近日當選為新任自由黨領袖,並順利成為加拿大第24任總理後,他的夫人戴安娜才正式走進了聚光燈下。
不過,戴安娜不僅是一位經濟學家,更是一位環保政策專家,她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獨樹一幟,展現出一個與眾不同的第一夫人形象。
作為一名英國人,戴安娜在牛津大學求學期間與卡尼相識。當時,馬克是校冰球隊的聯席隊長,而戴安娜則是女子冰球隊隊員。兩人因共同愛好冰球結緣,最終於1994年步入婚姻殿堂。如今,這對夫妻已育有四個女兒,分別是克莉歐(Cleo)、苔絲(Tess)、艾米莉亞(Amelia)和薩莎(Sasha)。
在今年3月的自由黨領袖選舉勝選之夜,戴安娜罕見地高調亮相,穿著一套鮮紅色的套裝,與大女兒克莉歐一起坐在前排,現場溫馨感人。
大女兒克莉歐更在台上介紹自己的父親,稱馬克是個“既專注又善良、還很有幽默感”的好爸爸。
戴安娜雖然不常公開露面,但生活中的她卻充滿了趣味和反差萌。儘管出生在英國富裕的養豬商家庭,她卻格外熱衷環保,甚至因為批評瓶裝水的過度消費和一次性茶包對環境造成浪費而登上媒體頭條。
此外,她外出購物時總是自帶不鏽鋼保溫杯,騎自行車買菜,買多了甚至會打電話找朋友幫忙載回家。
與人們想象中穿梭在派對與社交場合的“第一夫人”截然不同,戴安娜最喜歡的居然是周末早晨在家熨衣服,這份平凡的快樂令她倍感輕鬆。
除此之外,她熱愛種花、瓷器、現代舞和滑雪,最討厭的事居然包括為上學的孩子準備午餐盒、開長途車以及遲到和浪費。
戴安娜的學術背景相當令人讚嘆,她已取得牛津大學農業經濟學碩士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學位,還曾在加拿大知名智庫“加拿大2020”擔任副總裁,並曾發表過兩篇學術刊物。
不過,她目前的工作狀況卻是個謎,據《人物》(People)雜誌報導,她現在似乎暫時告別職場,專注於家庭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這對夫妻每年結婚紀念日都會一起購買一幅名畫作為紀念,私下也常到溫布頓網球賽現場觀戰,算是生活中少數能見到他們身影的公開場合。
但有趣的是,這位優雅的經濟學專家卻承認自己毫無化妝天賦,更特別強調不懂如何塗好唇膏。如此耿直的自嘲,不免讓人感到可愛又親切。
如今,隨著丈夫正式就職總理,戴安娜·卡尼也以第一夫人身份,陪同丈夫出訪法國。她的親民低調、富有個性的生活方式,能否成為加拿大民眾的新寵?
為了幫助因加美貿易戰受到影響的工人,加拿大政府近日推出一系列**就業保險(Employment Insurance,簡稱EI)**的臨時新措施。就業及家庭部長麥金農(Steven MacKinnon)於3月21日宣布,這些措施將通過試點計劃實施,並為期六個月。
👉🏻麥金農:政府迅速行動 保護就業與經濟
麥金農在聲明中強調:「面對重大挑戰,加拿大工人一直展現出堅韌不拔的精神。然而,關稅及由此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卻超出了他們的掌控範圍。因此,加拿大政府迅速採取行動,調整關鍵項目,以保護工作機會、工人及整體經濟。」
本次EI改革共涉及三項臨時措施,可幫助失業人士更快、更輕鬆地領取福利金。
👉🏻EI三大新措施細節公開
-
提高地區失業率門檻 讓更多人符合EI資格
-
每個EI地區的失業率將上調1個百分點,且最低不低於7.1%。
-
根據EI規則,失業率越高的地區,申領EI所需的工作時數越低(最多不超過630小時),可領取的福利時間更長(最多可額外領取四周)。
-
此調整將使更多人能夠更早獲得失業補助。
-
允許失業者同時領取遣散費、假期薪資和失業金
-
以往規定要求失業人士必須先用完遣散費和假期薪資,才能領取失業金,但此次改革取消了這項限制。
-
申請者即使尚未用完遣散費或假期薪資,也可提前開始領取EI福利金。
-
取消等待期 失業第一周即可領取EI
-
新的措施將免除EI等待期,允許失業人士從第一周開始獲得補助,以緩解收入驟減帶來的影響。
-
所有類型的索賠人(包括普通、特殊及漁業類別)均符合此項新規的資格。
👉🏻福利增加 保費下降
除了這三項新措施外,加拿大政府今年還調整了EI的保費及最高可領取金額。
-
從2025年1月1日起,最高可保收入(MIE)將從63,200加元提高至65,700加元。
-
若年薪超過65,700加元,僅需為這部分收入繳納EI保費。
-
雇員的EI保費降低,每100加元的可保收入,保費從1.66加元下降至1.64加元。
-
雇主的保費也下降,每100加元的可保收入,保費從2.32加元降至2.30加元。
-
每周EI最高福利金上調,從668加元增至695加元(增幅27加元)。
-
申請育兒假延長的家庭,每周最高福利金從401加元提高至417加元。
👉🏻這些人群也可申請EI
在加拿大,除了失業人士,以下情況也可符合EI資格:
-
懷孕或分娩後休產假
-
因病無法工作
-
新生兒父母
-
照顧生病、受傷或有生命風險的親屬
注意:只有在過去一年內繳納EI保費的人才符合資格, 自僱人士可選擇繳納EI保費以獲取福利。
👉🏻政府加碼援助企業 減少貿易戰影響
除了本次EI改革外,聯邦政府還計劃推出額外的經濟扶持措施,以減輕美加貿易戰與關稅對企業和國民的影響。
-
為出口商提供50億元資金,協助他們開拓美國以外的新市場。
-
提供5億元貸款計劃,支持直接受到關稅影響的企業。
-
投入10億元於農業領域,加強農業資金支持計劃。
未來幾個月,加拿大政府可能會進一步調整相關政策,以確保國內勞工與企業能夠應對貿易戰帶來的衝擊。
👉🏻加拿大熱門移民途徑開放,預計申請者踴躍
3月31日,備受關注的**「護理移民試點計劃」**(Home Care Worker Immigration Pilot)將於上午10點正式開放申請,預計數萬名臨時居民將為有限的名額激烈競爭。
根據加拿大移民部(IRCC)公告,本次試點計劃將提供5,500個永久居民(PR)申請名額,其中:
-
2,750個名額分配給兒童護理工作者
-
2,750個名額提供給老年或家庭護理人員
申請採取**「先到先得」**的方式,名額滿即關,許多符合條件的申請人正摩拳擦掌,準備迎戰這場「網速大戰」。
👉🏻新政放寬條件,吸引更多申請者
本次開放的護理移民試點計劃相較過去更為寬鬆,主要變更包括:
-
僅需六個月相關工作經驗或完成六個月培訓
-
語言要求降低
-
需獲得私人家庭或合格機構的全職工作邀請
這些新規定意味著,符合條件的申請人數將大幅增加,競爭勢必更加激烈。
此外,該計劃還允許護理人員:
-
抵達加拿大後立即獲得PR身份
-
為提供臨時或兼職護理服務的機構工作
-
更容易轉換至可靠雇主的正式護理崗位
然而,名額有限,使得申請者陷入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
👉🏻大批申請人孤注一擲:「搶不到只能黑下來!」
來自菲律賓的Gabriela Adlawan,以及數萬名護理人員,將這次申請機會視為改變命運的關鍵。
這些外籍護理人員多年來在加拿大努力工作,卻始終難以獲得穩定身份。批評人士指出,加拿大每年僅提供少量護理移民名額,導致許多外籍勞工在簽證到期後陷入非法滯留的高風險境地。
現年49歲的Adlawan,過去曾在科威特與台灣擔任助產士十年,後來以國際學生身份來到加拿大,在安大略省Sault College修讀護理課程。她原本計劃透過**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或安省PSW省提名(Personal Support Worker)**獲得PR,但政策變動讓這些路徑變得遙不可及。
目前,她在多倫多擔任三名兒童的保姆,而她的工作簽證將於今年9月到期。她的丈夫與10歲兒子亦依賴她的工作簽證合法居留。
「如果這次申請失敗,我會覺得自己辜負了家人。」她表示自己已準備好所有文件,全力衝刺這次機會。
👉🏻「饑餓遊戲」上演:申請人不惜砸數千加元搶名額!
隨著開放時間臨近,社群媒體上的「Home Child Care Provider」群組已被申請者的討論洗版。許多人焦急地交流材料準備細節,也有申請者抱怨雇主拒絕填寫移民表格。
更有不少移民顧問趁勢推出**「搶名額」服務**,價格動輒數千加元,令不少申請者倍感壓力。
移民維權組織**「移民工人聯盟」(Migrant Workers Alliance for Change)表示,這次開放的護理移民試點將是成千上萬名臨時居民「轉正」的唯一機會**。
「誰能在當天上午請假、坐在網速快的電腦前,誰就更有機會搶到名額。」該組織負責人Syed Hussan預測,申請系統開放後幾小時內,所有名額將被搶光。
過去幾輪的護理類移民計劃(如Live-in Caregiver Program、Home Child Care Provider Pilot、Home Support Worker Pilot),雖然沒有名額上限,但每年僅有約5,000人成功獲得PR,導致大量申請人長年等待。
Hussan強調,一旦成功提交申請並進入審核程序,申請人即可獲得「過渡開放工簽」(Bridging Open Work Permit),在等待審核期間仍可合法工作。
👉🏻加拿大移民政策收緊,門檻提高
根據IRCC數據,2019年至2023年間,兩大護理移民試點計劃共收到37,568份申請,但截至2023年3月,僅2,581人獲得PR,1,971人被拒,其餘仍在審核中。
由於加拿大房價飆升、公共資源緊張,聯邦政府正在收緊移民政策:
-
2025年起,年度永久居民配額將從50萬人減少至39.5萬人
-
近期大幅削減臨時外勞與國際學生配額
-
「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積分制提高門檻
移民顧問Macdonald Scott表示:「許多人來來回回地嘗試不同移民系統,只為了找到合法留下來的方法。」
👉🏻加拿大移民部「一刀切」:LMIA加分一夜清零!
本週,加拿大移民部正式取消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系統中的LMIA(勞動市場影響評估)加分。這項改變意味著,申請人即使持有加拿大雇主提供的LMIA工作邀請,也無法獲得額外分數。
-
NOC 00類(高管/技工)申請者少了200分
-
其他職業類別申請者減少50分
👉🏻加拿大新增兩大移民試點計劃
-
農村社區移民試點(RCIP)
-
旨在吸引技術工人定居,解決農村地區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
2025年1月正式啟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
法語社區移民試點(FCIP)
-
支持魁北克以外地區的法語少數族裔社區發展。
-
目標是提升法語人口比例,同時促進經濟成長。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3月26日正式簽署公告,宣布自4月2日起,對所有進口汽車及零配件加徵25%關稅。然而,短短數小時後,美國政府態度突變,白宮發言人及商務部長接連證實,加拿大進口的汽車及零部件將獲得“有條件豁免”。
👉🏻加國汽車零件免關稅,美墨加協定成關鍵
白宮發言人哈里森·菲爾茲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此次關稅調整針對所有外國製造的乘用車、輕型卡車及關鍵零部件(包括引擎、變速箱、動力總成部件等),但凡符合《美墨加協定》(USMCA)標準的零部件將免於徵稅。
與此同時,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長道格·福特透露,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親自向他確認,只要加拿大製造的整車內含50%以上的美國製零部件,即可免除新關稅;若美國零部件比例低於50%,則將被徵收12.5%的關稅,即原定25%稅率的一半。
👉🏻加拿大汽車產業受影響?93%出口美國
根據加拿大車輛製造業協會統計,加拿大所生產的汽車 93%皆出口至美國,2023年出口美國的汽車總額高達470億加元。其中,安大略省對美國的貿易額占全省總額的82%,單是汽車出口即占該省30%的經濟份額。
鑑於美國突如其來的關稅變動,加拿大政府尚未做出具體反制措施。福特透露,他已於27日與加拿大總理卡尼進行溝通,並強調:「面對美國的最新關稅措施,加拿大必須進行報復」,但確切對策將待4月2日美方公布所有關稅細節後再行決定。
2025年加拿大聯邦大選將於4月28日舉行,本次選戰正值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掀貿易戰威脅,加拿大經濟穩定與國際關係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聯邦自由黨(Liberal Party of Canada)與聯邦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作為兩大主要政黨,誰將主導下屆政府成為焦點。本文將深入比較兩黨在稅收、移民及房地產等關鍵政策上的分歧,並分析其對普通民眾的潛在影響。
【稅收政策】
自由黨與保守黨皆主打減稅,但具體方案與影響截然不同。
🔹 自由黨(領袖:馬克·卡尼 Mark Carney)
-
承諾將最低收入稅階從 15% 降至 14%,雙職工家庭每年可節省 825 加元。
-
減稅資金將來自優化政府支出,確保不影響醫保、托兒、牙科計劃。
-
碳稅:取消消費者碳稅,但保留企業工業碳稅,以企業為主承擔減排責任。
🔹 保守黨(領袖:博勵治 Pierre Poilievre)
-
提議將最低稅階降至 12.75%,雙職工家庭可省 1,800 加元,比自由黨更激進。
-
財政來源:削減政府浪費性支出及縮減聯邦機構。
-
碳稅:全面廢除聯邦碳稅,視其為「懲罰性稅收」,主張透過市場機制減排。
📌 解析:面對經濟壓力與高生活成本,兩黨皆以減稅爭取選票。自由黨強調財政可持續性,而保守黨則主張大幅削減稅收與政府支出,對公共服務可能帶來影響。
【移民政策】
移民政策是本屆大選的核心議題之一,兩黨立場分歧明顯。
🔹 自由黨
-
2025年計劃接納 39.5 萬名永久居民,強調移民對經濟的正面影響。
-
聚焦高技能移民,通過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和省提名計劃(PNP)吸納人才。
-
繼續支持家庭團聚及難民安置計劃。
-
針對國際學生與臨時外勞,將嚴管學簽、打擊「文憑工廠」,但提供更多移民渠道。
🔹 保守黨
-
計劃大幅削減移民人數,將移民政策與住房及基礎設施承載力掛鉤,預計減至 20-25 萬人/年。
-
限制國際學生與臨時工簽,強化財務與住房要求,降低留學生畢業後移民機會。
-
更嚴格監管難民政策,優先私人贊助模式,而非政府資助。
📌 解析:自由黨延續親移民立場,視移民為勞動力短缺與經濟增長的關鍵,而保守黨則強調本地就業與住房壓力,政策偏向更嚴格的移民控制。
【房地產政策】
加拿大面臨住房負擔能力危機,兩黨都提出對策,但策略大相徑庭。
🔹 自由黨
-
承諾未來十年將房屋建設速度提升一倍,目標 400 萬套住房。
-
取消 100 萬加元以下房屋的商品及服務稅(GST),最高可省 5 萬加元。
-
政府主導房市,直接投資可負擔住房,降低建築成本,加快審批流程。
🔹 保守黨
-
市場導向方案,減少政府干預,透過釋放公共土地與減少房市監管刺激市場建設。
-
出售 15% 的聯邦建築,改造為經濟適用房。
-
取消 130 萬加元以下新建房屋 GST,最高可節省 6.5 萬加元,比自由黨更具吸引力。
📌 解析:自由黨偏向政府直接投資與補貼,保守黨則強調市場導向改革。兩黨政策均可能影響未來房價與供應,選民應關注其實施效果。
【選戰觀察】
加拿大選情受內部經濟壓力與外部特朗普貿易戰風險影響,兩黨分歧明顯:
-
自由黨側重穩健減稅、維持移民與政府投資,力求財政可持續。
-
保守黨則主張大幅減稅、削減移民與政府干預,強調市場驅動。
📌 4 月 28 日大選在即,選民將決定加拿大未來四年的發展方向!
加拿大與美國之間的緊張局勢持續升溫,BC省居民是否應該擔心食品危機?一份最新報告揭示了BC省對美國農產品的高度依賴程度,情況令人憂心。
📌 BC省農產品依賴美國有多嚴重?
根據研究公司(ResearchCo)的一項調查,加拿大約有 61% 至 80% 的蔬菜從美國進口。此外,僅有 36% 的BC省人知道約 21% 至 40% 的水果來自美國。
54% 的受訪者對於如果食品供應受限,本地食品生產商能否提高產量抱持信心。而對於本地生產者來說,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超過五分之三的BC省居民表示,他們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購買本地水果與蔬菜。
📌 BC省農民生存困境
BC省農民倡導者加甘·辛格(Gagan Singh)一直致力於幫助農民組織起來,應對當前的貿易戰影響。他形容當前農業前景黯淡。
「由於成本上升、政府的限制性政策及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BC省的農民正面臨創紀錄的破產,」辛格在新聞稿中表示。他正努力推動農業現代化,並制定策略以幫助農民在嚴峻的經濟環境中生存。
辛格繼承了父親在阿伯茨福德(Abbotsford)的一座農場,該農場市值可達數百萬加元。他指出,如今想投身農業的人可能難以負擔農場抵押貸款。此外,繁文縟節與官僚主義讓農民即便想種植新作物,也需要漫長的政府批准程序。
「無論你是白人、棕色人種、中國人、藍莓種植者或奶牛場主,我們都面臨相同的問題。」辛格希望促使市政府與農民直接對話,以推動農業發展。
📌 BC省食品供應鏈的隱憂
想更深入了解BC省食品供應狀況的居民,可以參考由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學者納文·拉曼庫蒂(Navin Ramankutty)教授和庫尚克·巴加(Kushank Bajaj)博士開發的「加拿大食品流」(Canada Food Flows)工具,該工具可準確顯示特定商品來自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比例。
巴加博士表示:「我們希望『加拿大食品流』能幫助加拿大人了解食品來源,並引發關於氣候變遷與貿易政策影響的討論。」
根據「加拿大食品流」的數據顯示,2022 年,BC省 81% 的菠菜、70% 的生菜、31% 的番茄和 75% 的洋蔥來自美國。
📌 本地農業的機遇與挑戰
BC省的食品生產模式通常是「本地生產、出口國外」,2022 年BC省農業食品、加工食品及飲料與海產品出口總額達 61.6 億加元(較 2021 年成長 20.5%)。其中,對美國的出口佔 BC 省農產品出口總額的 81.3%,海產品出口的 67.8%。
儘管美國的關稅政策可能帶來挑戰,但也可能促使BC省居民更關注本地農業發展。辛格認為,關稅可能減少出口,進而增加國內供應,最終導致價格下降。
然而,另一個問題是農業人口老化。「2011 年BC省農業普查顯示,BC省農場經營者的平均年齡為 55 歲,如今這一數字可能接近 66 歲。」
「我們必須讓年輕人投入農業,因為他們擁有創新解決方案,更有可能推動改變,」辛格表示。
📌 BC省消費者如何應對?
辛格建議,BC省居民可以透過三種方式適應當前情勢:
-
提高消費意識——開始閱讀食品標籤,關注農產品來源。
-
學習種植自己的食物——辛格認為,這能提升人們對本地農業的尊重與感激。
-
參與政策改革——關注農業相關政策,推動減少農民負擔的法規改革。
2025年3月28日,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進行了首次通話。這是自3月14日卡尼上任以來,加美兩國領導人之間的首次正式交流。
特朗普在當天表示,與卡尼進行了“非常富有成效的通話”,並不再稱其為“州長”。他表示期待在加拿大大選後與卡尼會面。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發文稱:“我剛剛與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通話,這是一次非常有建設性的交流。我們在許多問題上達成了一致,並計劃在加拿大大選後立即會面,圍繞政治、商業及其他重要議題展開合作,這將有利於美國和加拿大。”
在周四(3月27日),卡尼暫停了競選活動,以應對特朗普的最新威脅,並在渥太華與內閣會面。加拿大總理辦公室也發出聲明表示,卡尼與特朗普通話時一致同意,加美兩國將在4月28日加拿大大選後啟動新的經濟與安全關係談判。
卡尼在聲明中表示:“這次對話僅僅是談判的開始,而不是結束。”他還透露,在私人電話中,特朗普表示“尊重加拿大的主權”。
特朗普在後來的記者採訪中則稱,如果加拿大對美國經濟採取行動,他“絕對”會兌現對加拿大施加“大規模關稅”的威脅。
儘管如此,特朗普在談及加拿大時的語氣相比過去有所軟化。此前他曾指責加拿大在貿易上“佔美國便宜”,但這次並未重提此話題。
特朗普還表示:“我不是針對加拿大,但許多國家一直在利用我們。我們進行了非常好的交談,總理和我。我認為美加之間的事情會非常順利地解決。”
📌特朗普態度為何突然緩和?
分析認為,特朗普態度變化背後可能有幾個原因:
-
特朗普意識到自己已成為加拿大大選的影響因素
近兩個月,加拿大自由黨的民調大幅反彈,特朗普及其盟友的言論可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特朗普陣營可能意識到這一點,開始調整策略。 -
卡尼≠杜魯多
特朗普對杜魯多的蔑視眾所周知,而卡尼作為新任總理,特朗普可能願意重新審視對加拿大領導人的態度。 -
美加關係緊張引起華盛頓關注
卡尼近日表示,如果特朗普推動汽車關稅計劃,加拿大將採取報復措施,並表示“我們與美國之間建立在經濟和安全合作基礎上的舊關係已經結束”。 -
美國民意不支持對加拿大採取強硬政策
民調一再顯示,美國民眾普遍不支持對加拿大加徵關稅,也不願意將加拿大視為“第51個州”。特朗普可能意識到繼續對加拿大施壓沒有選票支持。
儘管特朗普的態度發生變化,但他的立場能否持續仍存在不確定性。如專家所言:“這只是一次聲明,一通電話,特朗普的態度就像天氣一樣,變化無常。”
隨著加拿大大選即將到來,加拿大人將前往投票站選舉新一屆政府。根據CityNews-Leger的最新民調,選民希望在下屆政府中看到哪些政策的延續。
超過半數的加拿大人認為,不論誰當選,下屆政府應繼續執行禁止外國人購房計劃(59%)和全國牙科保健計劃(53%)。
緊隨其後的是藥物保險和每日10加元的兒童托管服務,分別為47%和46%。
同時,大麻合法化、碳稅及土著和解倡議是加拿大人較不希望繼續實施的政策。
儘管保守黨選民對上述前三項政策有較強的興趣,但仍有9%的人表示不希望繼續推動這些政策。
與保守黨選民相比,自由黨和新民主黨的選民更傾向於支持這些政策的延續。
在進行民意調查時,超過60%的加拿大人認為碳稅應該重新評估,其中43%的人認為應該完全取消碳稅,21%的人則認為應該實施不同的碳定價計劃。
這一問題主要由保守黨推動,76%的保守黨選民表示希望取消碳稅。另有16%的人認為應該保留碳稅,20%的人不確定或表示不知道。自由黨、新民主黨和綠黨的選民則偏向於選擇不同的碳稅或保留現有碳稅。
魁北克省對取消碳稅的支持率最低,僅有26%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取消碳稅。
在馬克·卡尼(Mark Carney)擔任總理後,他採取的首項措施之一就是取消碳稅中的消費者部分,該稅項將於4月1日生效。針對工業排放大戶的碳稅仍然有效。
關於加拿大的房價問題,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移民是推動國內房價上漲的重要因素。然而,也有一部分人樂觀地認為,未來房價將變得更加負擔得起。
僅有35%的加拿大人不同意房價會變得更加可負擔,而他們認為所處省份(75%的受訪者)和聯邦政府(77%的受訪者)未採取足夠措施來管理這一問題。
此次在線民意調查於3月10日至13日進行,涵蓋1504名18歲以上的加拿大人,並根據年齡、性別、地區和教育程度加權,以確保樣本具有代表性。這樣規模的機率樣本的誤差範圍為+/-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