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今年遊客可以品嚐到各種世界新奇的美食,包括芥末味雪糕,上面配有橙糖珍珠和烤紫菜、紐約風味芝士蛋糕、Cheetos雪條及雞肉千層面。Bacon Nation還推出了一款培根芝士漢堡,用花生醬和果凍三文治(Uncrustables)代替麵包。
如果你喜歡大份量的食物,今年的美食絕對不會令你失望。Bombay Spice Street將供應12吋的巨型薩摩薩三角餃,而Pancho's Bakery則供應15吋的甜甜圈。
**機動遊戲**
「極地特快列車」、秋千塔、摩天輪等受歡迎的遊樂設施將會回歸。值得一提的是,CNE每年都會舉辦一些獨家展覽,你可以順道去參觀。今年夏天,你可以參觀MZTV電視博物館舉辦的電視歷史展覽、名為「Hidden Histories」的小型展覽(展示過去145年CNE未曾公開的照片),還有一個名為「6ix Dimensions」的沉浸式展覽,透過燈光和音樂的融合,帶來一種完全迷幻的效果。
在CNE開放期間,Bandshell Park公園會舉辦多場音樂會,持有CNE門票的觀眾可以免費入場。今年的演出陣容強大,包括Sloan、Bahamas、MacKenzie Porter、Down With Webster、Born Ruffians和Half Moon Run等多支樂隊。
**表演**
除此之外,今年的CNE還會有一些奧運元素。
今年邀請了英國奧運代表隊的Andy Macdonald,現場會有滑板、直排輪滑和BMX(小輪車)領域的一些頂級運動員的表演。表演時間為每日下午1:30、3:30和5:30。
今年還有Aquarama表演,一個以水上特技為特色的表演,相隔多年再次亮相CNE。表演時間為8月16日至18日和23日至25日下午2:30、4:30和6:30。
每日2:30、4:30和6:30,世界職業摔角界WWE名人堂傳奇人物將現身CNE經典摔角錦標賽(Classic Championship Wrestling),包括Jimmy Hart、Tito Santana和Jacques Rougeau。
加拿大國際航空展(Canadian International Air Show)也許是最具代表性也最熱鬧的活動之一。從8月31日至9月2日中午12點至下午3點40分,加拿大最優秀的飛行員將駕駛罕見的老式飛機在城市上空翱翔,表演令人眼花繚亂的飛行技巧。你還可以在Gaming Garage(Enercare Centre)觀看電子競技比賽,在賭場試試手氣。
標誌性的SuperDogs狗狗表演將在每日不同時段重返CNE,帶來特別的好萊塢主題場景,表演者包括安省最可愛、最聰明、最活潑的小狗。
8月20日至27日晚上7點至10點,你可以前往海灘酒吧舞台,在無聲迪斯科中盡情享受。
**門票和營業時間**
CNE將於2024年8月16日星期五至9月2日星期一舉行。
每日早上10點開門,晚上10點關門(9月2日勞動節除外,當天下午5點提前關門)。遊樂設施週一至週五早上11點開放,週末早上10點開放,午夜關閉(勞動節當晚9點提前關閉)。
成人票價(14至64歲):$26.55
兒童票價(5至13歲):$22.12(4歲以下免費入場)
長者票價(65歲或以上):$22.12
家庭票(2成人+2兒童或者1成人+3兒童):$84.07
遊樂設施的門票可以在園內各處的售貨亭購買,或者你也可以選擇購買「遊樂設施全天通票」無限次乘坐,價格$70.80(兒童和長者$66.37)。
如果你是Presto卡持有人,可以獲得額外的折扣。詳情請查閱以下鏈接: [https://shop.authentigate.ca/store/cne/presto-perks]
一名安省女子因遠程為外省雇主工作而被取消安省健康保險(OHIP),該案例的裁決可能會影響其他類似的臨時工簽持有者。這名臨時外籍工人自2021年10月起全職受雇於Fieldcore Services Solutions Co.,該公司是通用電氣(GE)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她負責安省內項目的遠程工作。然而,該公司只在新斯科舍省和魁北克省設有辦公室。
最初,她成功申請並續簽了OHIP,但在隨後卻被衛生廳通知此前發放的醫保資格是「錯誤」的,原因是她的雇主不在安省,這不符合相關規定。
這名女子與家人都居住在安省,她的T4稅務表格也顯示她的工作地點在安省。然而,衛生服務上訴和審查委員會支持衛生廳的決定,指出為臨時外籍工人提供OHIP的目的在於吸引並留住安省所需的技術工人,因此要求「雇主需位於安省」。
隨著遠程工作日益普及,這起案件暴露出OHIP資格要求的漏洞。委員會在其裁決中承認,遠程工作的現狀已使「雇主位於安省」的政策初衷變得不再那麼相關。
渥太華大學法學教授陳英元(Yin-Yuan Chen)對此裁決表示理解,但質疑其公平性。他指出,所有安省居民都需繳納聯邦和省級所得稅,部分款項專門用於安省的健康保險。「你為體系付出,卻無法得到應有的回報,這從道德上來說缺乏互惠性。」他認為,其他省份的臨時外籍工人只需證明是該省居民即可獲得醫保。
該名女子於今年2月在聽證會上為自己辯護,並提到她與丈夫在2022年獲得了有效至2026年的工作許可。從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這家人一直享有OHIP保險。當她試圖在去年底續簽OHIP時,卻被告知此前獲得的醫保資格是錯誤的,因此提出上訴。
這名女子認為,OHIP應考慮到跨國公司以及遠程工作的新趨勢,但衛生廳堅持其政策,認為向外省雇主的員工提供OHIP不符合規定。仲裁庭的裁決也認同這一立場,表示「雇主需位於安省」是合理的解釋。
有專家指出,現行法律並未明確解釋「為安省的雇主工作」的具體含義,仲裁庭的裁決基於自己的解釋,若此案上訴至法院,結果尚不可知。
目前尚不清楚該女子是否在家中遠程工作或在安省內工作現場工作,但仲裁庭基於Fieldcore公司不在安省設有辦公室作出了不利於她的裁決。
隨著遠程工作趨勢的增長,該案例的裁決可能引發更多相似案件的出現,專家呼籲法律應進行修改以適應新的工作模式。
一項由 Concordia University 析,John Molson 商學院(John Molson School of Business)與私募股權公司Equiton合作的前沿研究,結合AI預測模型與傳統計量經濟學分析,預測若無大規模增加房屋供應,溫哥華 (Vancouver) 房價中位數到2032年可能突破280萬加元。
研究模擬了住宅完工量分別提升0%、50%及100%的情境,結果顯示即使供應提高50%,房價飆升趨勢仍難以明顯放緩。現時溫哥華房價中位數約240萬加元。
根據大溫哥華地產協會(Greater Vancouver Realtors)最新數據,上月大溫哥華地區(Metro Vancouver)獨立屋基準價格為1,974,400加元。
分區情況更顯差異:溫哥華西區(Vancouver West)基準價達3,311,800加元,溫哥華東區(Vancouver East)則為1,794,500加元。
研究亦指出,解決房市危機不僅須興建更多住宅,還要克服勞動力短缺與資源限制造成的瓶頸。
儘管今年因移民減少可能出現短暫價格回調,但隨着供需缺口擴大及人口增長,房價預計將迅速反彈。只有採取如將完工量倍增等激進供應側策略,才有望將中位價穩定於約250萬加元。若缺乏果斷的政策與基礎建設投入,可負擔性只會進一步惡化。
如果AI預測成真,你會儘早出手買樓以鎖定現有價格, 還是選擇長期租住以保持彈性?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vancouver-home-prices-2032-concordia
代表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公務員的工會表示,對財政廳長Brenda Bailey於感恩節長週末在社交媒體發表的言論感到「困惑」。
Bailey於週六在社交平台發佈影片,回應與BC Government Employees’ Union(BCGEU)之間的勞資糾紛。該爭議已導致超過25,000名工會成員罷工,令政府營運的酒類及大麻零售店暫停服務,多個部門的非必要服務亦受影響。
Bailey在影片前的聲明中表示:「在長週末開始之際,我希望能在談判桌上找到前進的方向,並期望我們能達成一項對BCGEU工人及所有卑詩省民眾都公平的協議。」
然而,工會主席Paul Finch於週日指出,談判自上月初步展開後便陷入停滯,目前並無任何重啟計劃或安排。
「我們對財長在社交媒體上的言論感到困惑,因為政府至今未有任何重返談判桌的表示,也未曾聯絡我們。」Finch在聲明中寫道。
薪酬問題是今次爭議的核心。工會認為政府提出的兩年加薪4%遠遠不足以應對通脹及生活成本上升。
Finch補充:「超過一半BCGEU公務員曾因生活壓力考慮離職。工人一直在巨大壓力下維持公共服務運作,他們值得擁有透明及實質的薪酬增長,而非拖延談判與公關手法。」
Bailey在影片中則表示,政府希望在省份面對經濟挑戰的情況下,提供一個平衡的薪酬方案。
「我們不能達成一個令服務成本過高、難以維持的協議,但我們可以為政府工人提供一個能追上通脹,並對低薪者更有利的薪酬方案。」她說,「這是公平的,亦符合現實。」
CTV News向財政廳查詢是否有重啟談判的計劃,以及目前有何進展。
財政廳透過電郵回覆:「我們一直尋求重返談判桌的途徑,目標是達成一項能讓政府工人薪酬追上通脹,並對低收入者提供更多支持的協議。我們相信可以為工人及卑詩省民眾達成一項公平的協議。」
政府亦補充,目前向BCGEU提出的方案包括兩年加薪5%(計入所有薪酬調整),而年薪低於$50,000加元的工人平均加幅則達6.25%。
溫哥華警察局(VPD)9月4日清晨表示,市中心發生兩宗隨機襲擊事件,導致一名男子死亡,另一名男子重傷。警察局局長亞當·帕爾默(Adam Palmer)指出,這些事件動搖了公眾的安全感。
早上7:40左右,警方接報稱一名男子在Cathedral Square附近被襲擊,50多歲的受害者頭部受傷,一隻手被砍斷,已被送往醫院,預計能倖存。不久後,另一名男子在伊麗莎白女王劇院附近遭到襲擊,無法救回。警方表示,這些襲擊是隨機無端的。
嫌疑人是34歲白石鎮居民,過去有精神健康問題和犯罪記錄,目前已被捕。警方正調查案件動機,呼籲目擊者提供信息。
警方強調,溫哥華仍是一個安全的城市,總體犯罪率正在下降,但這些事件提醒人們加強對精神健康問題的關注。市長沈觀健呼籲各級政府協助解決根本問題。
對於居住在加拿大的人來說,理解小費文化中的潛規則已經夠令人頭疼。而對於來自那些小費不常見國家的遊客和新移民來說,何時、何地以及應該給多少小費更是令人困惑。
在加拿大和美國等國家,通常會要求在餐廳和酒吧等場所向服務員支付小費。而對於外賣或外帶的咖啡和食品,小費雖然受到歡迎,但並非硬性規定。如今,支付機上的小費提示越來越普遍,甚至在一些不尋常的場所,例如珠寶店,也可能出現小費提示。
👉🏻小費是社會規範,並非法律要求
“這是一種社會規範,而不是法律義務,加拿大並沒有關於小費的法律規定,”圭爾夫大學教授、食品經濟學家邁克·馮·馬索(Mike von Massow)接受CTV新聞採訪時說。“就我看來,最明確的社會規範是在坐式餐廳給小費。其他場所的規範過去較模糊,但近年來,尤其是支付機普及後,小費的要求變得更普遍。”
與加拿大不同,在法國、日本、中國和澳洲等地,工作人員通常不依賴小費來維持生計。
👉🏻越來越多場所要求小費
禮儀專家朱莉·布萊·科莫(Julie Blais Comeau)指出,隨著支付終端的普及、疫情的影響以及人力短缺,更多場所開始要求小費。
“當你不確定時,最好先了解清楚,”科莫說。“不要被支付終端上的小費提示嚇到。”
👉🏻非正式小費指南
CTV News 根據科莫和馮·馬索的建議,整理了一份面向遊客、新移民以及好奇的加拿大人的小費指南:
👉🏻餐廳:期望小費15%至20%
在餐廳用餐時,通常需要支付帳單稅前金額的15%至20%作為小費。服務特別好時,可支付18%至20%。若支付機提示25%或更高,可以視情況而定,並非常見做法。
👉🏻酒吧:每杯至少1加元
在酒吧,每杯酒的最低小費為1加元;若結帳,則支付10%至20%的小費。如果有桌邊服務,則參考餐廳的小費方式。
👉🏻外賣:受歡迎但非必要
親自取餐時,支付少量零錢或10%的小費是受歡迎的,但並非必須。
👉🏻送餐:至少5加元或10%
對於外賣送餐服務,通常期望支付至少5加元或10%的小費。如果是惡劣天氣或大額訂單,可考慮給更多。
👉🏻咖啡店和麵包店:可選擇性支付
支付少量零錢或10%的小費是常見做法,但非必要。若是複雜訂單或經常光顧,考慮給小費。
👉🏻出租車及共乘:10%至15%
出租車或共乘服務通常期望10%至15%的小費。如果司機提供額外幫助,例如搬運行李,可給更多。
👉🏻酒店服務:每次幾加元
行李員通常每件行李可給2至10加元,清潔人員則建議每天給2至5加元。
👉🏻美容及健康服務:15%至20%
髮型師、美甲師等服務人員通常期望收到15%至20%的小費。但若是註冊按摩師提供的醫療服務,則不需要給小費。
👉🏻額外建議
對於越來越多非傳統場所要求小費的現象,科莫表示,顧客有選擇不給小費的權利,不必感到壓力。
“支付終端上的提示是商家的選擇,並不反映真正的社會規範,”馮·馬索說。“如果提示的金額高於通常水平,可以選擇自定義金額,回到15%至20%的慣例。”
科莫補充,即使餐廳服務不佳,通常也應給予至少10%的小費,但可以向經理反映問題。而馮·馬索則認為,如果服務真的糟糕,不給小費也是合理的。
最後,他們建議,如有疑惑,隨時向周圍的人詢問。“不要被支付機上的數字嚇到,選擇你感到舒適的做法即可。”
加拿大聯邦政府近日因延遲公布移民數據而備受批評,反對派及政策分析人士紛紛質疑政府在住房、醫療及勞工市場壓力日益增加之際,是否刻意隱瞞關鍵資訊。
數據自春季以來未更新
根據慣例,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簡稱 IRCC)會定期透過公開數據平台發佈每月新移民、庇護申請及臨時居留許可的統計資料。然而,自今年五月起,政府未再更新相關數據,最新資料僅涵蓋至三月底。
此情況由保守黨移民事務評論員 Michelle Rempel Garner 週公開揭露,引起廣泛關注。
她質疑:「到底有多少非法越境個案?有多少庇護申請堆積在已嚴重積壓的等候名單上?自由黨又發出多少臨時居留許可,令我們的住房、醫療系統及就業市場不堪重負? 加拿大有權知道真相。」
臨時外勞計劃大幅放寬
批評聲音亦集中於自由黨政府於 2022 年 4 月對臨時外勞計劃(Temporary Foreign Worker Program,簡稱 TFW)作出的重大放寬措施。根據當時公布的政策:
-
季節性行業可全年聘用臨時外勞;
-
僱主可聘用 TFW 的比例由原本的 10% 提高至 20%,部分行業更高;
-
製造業、食品及住宿業、醫院及護理院等行業的比例上限提升至 30%;
-
原有「失業率高於 6% 不可批出 TFW」的規定亦被取消。
同時,自由黨政府亦大幅增加永久居民的接收人數。根據官方移民計劃,2023 年目標為 465,000 人,2024 年為 485,000 人,2025 年更達 500,000 人。
政府回應含糊 透明度受質疑
記者 Bryan Passifiume 於上週三向 IRCC 查詢,直至週五才收到回覆。即使如此,政府聲明內容仍顯得含糊,未能令人安心。
IRCC 表示,雖然每月數據仍可按要求提供,但目前正更新數據呈現方式。
聲明指出:「我們的目標是提供更清晰的趨勢解釋及更具背景的資訊,幫助加拿大人更好理解 IRCC 的主要計劃。」
Michelle Rempel Garner 對此回應:「自由黨政府剛剛承認他們刻意隱瞞原始移民數據,並打算以經過大量編輯的資訊取而代之,這些資料很可能會加入自由黨的政治包裝。」
她的擔憂並非毫無根據。原始數據一向是商界、學術界及新聞界分析趨勢的重要工具。如今,政府在數月未公開資料後,似乎只打算釋出經過「處理」的版本。
公信力與制度未來受考驗
過去數十年,加拿大的移民制度一直被視為全球典範,因其有序性而獲得國民對高移民水平的廣泛支持。如今,批評者認為,自由黨政府的急速擴張與監管放寬,正逐步侵蝕這一制度的穩定性。
政府正計劃以新格式發布移民數據,外界關注其透明度是否仍能維持。在資訊公開與公信力之間,加拿大政府正面臨一場艱難的抉擇。
你支持高移民政策嗎?在目前的社會壓力下是否需要調整?
🔗資料來源: https://ca.news.yahoo.com/lilley-carneys-liberals-hiding-immigration-195913182.html
根據CBC News的數據統計,成千上萬的加拿大人有意從加拿大移民到美國,遷移的數字已經達到了10年來的新高。
加拿大人南下尋找愛情、工作或避開寒冷天氣的現象並非新鮮事,但美國社區調查(ACS)的最新數據顯示,這趨勢正以遠高於歷史平均水平的速度上升。
美國人口普查局進行的ACS調查顯示,2022年從加拿大遷移到美國的人數達到126,340人。這比2012年75,752人的遷移數量增加了近70%。
在這126,340名從加拿大移民到美國的人中,53,311人在加拿大出生,42,595人是離開加拿大回到美國的美國人,30,434人是原先移民到加拿大但後來決定移民到美國的外籍人士。
值得注意的是,出生在加拿大的這一群體的數量明顯高於過去。相比疫情前的平均水平,這一數字上升約50%。
聯合國的數據顯示美國無疑是加拿大移民最常選擇的目的地。
根據最新的聯合國數據,截至2020年,在美國居住的加拿大人約有80萬人,比起居住在英國的高8倍。
不少新成立Facebook群組目的是協助加拿大人遷移。新抵達的人使用這些群組分享如何獲得簽證或綠卡、在哪裡居住以及如何處理醫療保險等資訊。
一個名為「加拿大人移民佛羅里達州和美國」的群組已有超過55,000名成員,每週都在增加數十名新成員。
協助加拿大人遷移的房地產經紀人和移民律師表示,這一趨大部分源自尋求更加負擔得起的生活。
不過,也有人表示他們對總理Trudeau領導下的加拿大失去信心,寧願追求美國夢。
Marco Terminesi是一名曾在安大略省Woodbridge長大的職業足球運動員,現在在佛羅里達州Palm Beach County擔任房地產經紀人,他的業務主要服務於加拿大僑民。
Terminesi表示,在過去18個月裡,他的電話一直被想搬到陽光明媚的佛羅里達州的加拿大人打爆。
「有了特魯多,我必須離開這裡,」這就是他們告訴我的。他們問我:「馬可,我需要跟誰談談才能離開這裡?」Terminesi引述。
「有太多的仇恨,太多生氣的來電。這一切都讓我感到非常震驚。」而我不太確定所有這些人都是出於正確的理由而遷移。
人們說:「我討厭這裡的政治,我正要全家搬遷到那裡,」我就會說:「嗯,這個問題可能在一兩年內就能解決。」
Terminesi表示,他並不密切關注加拿大的政治,所以不確定是什麼促使一些有意搬到佛羅里達州的人產生了這麼大的不滿情緒。
他說:「我收到的電話比過去10年還多50倍。而且大多數,幾乎所有的來電者都說是政治原因促使他們想要離開。我不多問,我只是回應很抱歉聽到這個,希望情況能有所好轉。」
儘管美國與加拿大一樣也面臨通貨膨脹問題,但在某些州份,生活成本可能更低。
美國平均房價較此處為低 - 加幣58.07萬元,而加拿大為加幣70.35萬元。在計算匯率因素後仍低了20%。在某些州份價格差距甚至更加明顯。
最近一些美國地區的房屋保險費急劇上升, 加上物業稅的增加, 節省費用可能會被抵消。
而且搬到美國的加拿大人還必須考慮重大的醫療保健費用。
根據美國聯邦政府的數據,約54.5%的美國人通過工作場所獲得醫療保險。另有18.8%的美國人依賴以收入為依據的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而18.7%的人則依賴與年齡相關的Medicare保險。
大約10%的美國人直接從保險公司購買保險,保費可能非常沉重。
例如,一位55歲獨身男子如果沒有工作場所的保險計劃,居住在佛羅里達州的Naples,根據該州醫療保健交易所上的可用選擇,他每年大約需要支付10,000美元。
私人醫療保險還涉及其他費用,如自付額和共付額。
加拿大籍移民律師Len Saunders(與Mithra無關)目前居住在華盛頓州的Blaine表示,他的西岸客戶中並沒有聽到太多對Trudeau的負面言論 - 他們大多只是想跨越邊境購買更便宜的房子或繳交較少的稅款。
Saunders表示,有越來越多居住在加拿大的美國人希望將他們的加拿大配偶帶到美國居住,這占他的公司業務大約80%。
他說:「我每週都會接到幾十個電話,而我只是一個來自小鎮Blaine的律師。」
「人們會抱怨Trudeau,對他不太滿意,但這並不是我的客戶的主要原因。我看到大量的加拿大人搬到美國,主要原因就是房價成本。這多是年輕夫婦。」
對於富裕的加拿大投資者或有美國配偶的人來說,獲得綠卡的過程相對簡單。
但對於普通中產階級的人來說,在沒有美國僱主擔保或沒有獲得NAFTA/ E-2條約簽證資格的情況下,取得所需文件困難得多。
Saunders說:「那些沒有人為他們申請的加拿大夫婦,很多人都沒有希望。這很令人悲傷,他們被困住了。」
自2018年10月娛樂用大麻合法化以來,加拿大聯邦政府及各省政府共收取逾54億加元稅收。
聯邦政府收入12億加元,各省則合共收取42億加元。其中安大略省(Ontario)以15億加元居首,亞伯達省(Alberta)以逾10億加元排名第二,儘管其人口僅為安省三分之一。
亞伯達省亦錄得最高人均稅收,每人約210加元。其次為西北地區(Northwest Territories)135.80加元、育空地區(Yukon)126.35加元、薩斯喀徹溫省(Saskatchewan)121.55加元及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113.65加元。魁北克省(Quebec)則以55.31加元人均稅收最低。
相關數據來自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的一份答覆,應魁北克保守黨國會議員Luc Berthold要求,提供大麻稅收及防治計劃開支的詳細資料。
聯邦稅收未達原本預期。2018–19年度預算曾估計五年內可收取6.9億加元,但截至2022–23財政年度,渥太華僅收取約5.67億加元。
大麻教育及防治開支亦遠低於預算。原本估計五年內支出8,300萬加元,但加拿大衛生部(Health Canada)報告顯示,自合法化以來僅花費約2,160萬加元,其中逾半(1,300萬加元)集中於2018–19年度。疫情高峰的2020–21及2021–22年度,總開支不足50萬加元。其後逐年增加,至2024–25年度達230萬加元。
聯邦政府自2018年起亦向26項大麻教育及防治計劃提供約2,960萬加元資助。數據不包括曼尼托巴省(Manitoba),因該省未參與聯邦大麻稅收框架。
2025年數據僅涵蓋4月1日至8月31日。
加拿大聯邦政府宣布加快推進Alto——全國首個高鐵項目,預計最快於2029年動工,比原定時間提前四年。
此舉載於總理Mark Carney於2025年11月公布的加拿大政府(Government of Canada)財政預算案中,指出工程、監管及審批程序將加速。Alto全長約1,000公里,連接多倫多(Toronto)至魁北克市(Québec City),沿途設站包括彼得堡(Peterborough)、渥太華(Ottawa)、蒙特利爾(Montreal)、拉瓦爾(Laval)及三河市(Trois-Rivières),提供比現時VIA Rail更快捷、更頻密及更可靠的客運服務。
新成立的重大項目辦公室(Major Projects Office, MPO)將為Alto提供支持,透過簡化程序及優先處理具國家建設價值的項目。政府亦計劃修訂法例,以減少審批不確定性。預算案指出,原住民及弱勢社群正被納入諮詢,以確保能參與設計及建設。
雖然目前未有最終造價,但預計將達數百億加元,遠高於原本高頻鐵路方案估算的60至120億加元。聯邦政府已預留39億加元,用於技術設計及規劃。政府估計,Alto在建設期間可創造51,000個職位,並為GDP注入高達350億加元。
2025年2月,聯邦政府選定私營財團Cadence負責規劃、設計、建造、營運及融資。Cadence成員包括SNCF Voyageurs、SYSTRA、加拿大投資機構La Caisse、工程公司AtkinsRealis及Air Canada。政府亦成立新皇冠公司(Crown corporation)Alto,獨立於VIA Rail,以監督項目。
Alto目標時速達300公里,將把走廊旅行時間減半。列車將使用專屬軌道及架空電纜供電,不與貨運或其他VIA Rail服務共用。
根據VIA Rail2024年年報,溫莎至魁北克市走廊客量為420萬人次,仍低於疫情前2019年的480萬。VIA Rail目前營運22列最高時速200公里的Siemens Venture列車,並計劃於2026年在連接溫哥華(Vancouver)、西雅圖(Seattle)及波特蘭(Portland)的Amtrak Cascades路線投入改良版本。
🔗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alto-high-speed-rail-planning-construction-expedited
多項新法例將於2025年12月在加拿大生效,涵蓋員工權益及公共安全的重要改變。
大部分更新屬於《加拿大勞工法典》(Canada Labour Code)修訂,重點包括職場安全及員工假期安排。
危險產品法
《危險產品法》(Hazardous Products Act)及相關規例於2022年12月15日生效,並設三年過渡期至2025年12月15日。供應商及進口商必須全面遵守新規定,包括正確分類產品、提供標籤及安全數據表。此法例更新了職場危險物料資訊系統(Workplace Hazardous Materials Information System, WHMIS),確保工作場所使用的危險產品有完整健康及安全資訊。
員工假期更新
C-59號法案(Bill C-59)將於12月12日生效,為《加拿大勞工法典》(Canada Labour Code)帶來新假期安排。員工如遇死胎,可享最多八星期假期;任何懷孕損失則可享三天假期,已工作滿三個月的員工首三天可獲有薪假。
此外,員工可享最多16星期無薪假期,以處理因收養或代孕而安置子女的相關責任。修訂亦更新了喪親假,保障員工在休假後可回到原職或相同職位,並在休假期間獲知培訓機會、調整假期長度及繼續累積福利。
管制藥物及物質法(Controlled Drugs and Substances Act)
自12月19日起,加拿大將對鎮靜藥物卡立普多 (carisoprodol)實施永久管制。執法部門可阻止該藥物進口、分銷及銷售,違者將面臨刑事處罰。Carisoprodol常用作肌肉鬆弛劑,鎮靜效果類似苯二氮卓類藥物。今年初已臨時管制,以加強邊境安全並打擊非法藥物交易。
🔗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canada/new-laws-in-canada-december-2025
加拿大總理Mark Carney周二承認,他在回應記者有關與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對話時,使用「誰在乎」一詞是「不當的表述」。
Carney於南非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g, South Africa)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G20 summit)後,被追問何時最後一次與特朗普交談時回應「誰在乎?」並補充:「我們有過討論,我一直很忙。他有其他事情要做,適當時我們會再接觸。」
在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面對保守黨批評後,Carney公開認錯:「這是對嚴肅議題的不當表述。真正的議題是我們在結構性改革上取得多少進展。」他同時強調,美國對大部分加拿大商品的關稅仍相對較低。
保守黨黨魁Pierre Poilievre則指責Carney未有認真面對關稅問題,並批評加拿大工人因美國加徵關稅而受苦。他在質詢時說:「工人關心,加拿大人關心,為何總理不關心?」並指Carney的外訪未帶來實質成果。
Carney反駁稱Poilievre的說法不正確,並指出加拿大已與印尼(Indonesia)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取消95%關稅。他又提到阿聯酋(United Arab Emirates)承諾向加拿大投資700億加元,外交部長Anita Anand形容這是「加拿大史上最大外資承諾」。
Carney承認美國對鋼鐵及汽車出口的關稅有所上升,但強調加拿大因《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協定》(Canada-United States-Mexico Agreement, CUSMA)的豁免條款,仍享有全球最低的關稅負擔。自然資源部長Tim Hodgson補充,政府將於本週稍後公布更多援助措施,支援受特朗普保護主義政策打擊的行業,尤其是受美國關稅及反傾銷稅影響高達40%的林木業。
Carney辦公室同時確認,他正考慮下週前往華盛頓(Washington, D.C.)出席在甘迺迪中心(Kennedy Centre)舉行的2026年世界盃抽籤儀式,加拿大、美國及墨西哥將共同主辦該屆賽事。
🔗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politics/carney-mistake-who-cares-9.6992050
一宗涉及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酒莊的數百萬加元爭議告一段落。卑詩省最高法院(B.C. Supreme Court)裁定,新買家必須向前莊主支付逾200萬加元,儘管他們聲稱遭受欺詐及庫存無法出售。
案件圍繞2017年Huber Estate Vineyards Inc.將Hainle Estate Winery Ltd.(Peachland, 卑詩省)出售予Bella Valley Enterprises Ltd.。買家為Bella Huang及 Tony Zhuang。該酒莊於1972年創立,2000年代由Huber家族(Huber family)購入,並以「歐洲傳統葡萄酒」為特色。
根據法官Justice Gary Weatherill的裁決,賣方Walter Huber曾誇大酒莊歷史及榮譽,包括聲稱是北美首間商業化生產冰酒的酒莊、曾在奧斯卡頒獎禮及Prince William與Kate Middleton的皇室婚禮上供酒,甚至自稱是「釀酒博士」。法官形容Huber的自我宣傳「令人不安」,但裁定這些言論並未對買家的決定產生重大影響。
買家為了趕及2017年中國新年需求,急於完成交易,並跳過律師審查,同意購入逾200萬加元的庫存酒。其後他們聲稱大部分酒已氧化、標籤不符或在中國市場難以出售。然而法院認為,他們未能證明酒在交易時存在問題,因為直至三年後才進行檢測。
Weatherill法官最終裁定,買家的指控屬於「買家後悔」: 「總而言之,Tony、Bella及Bella Valley是自招不幸。」
法院除判給Walter Huber 200萬加元庫存酒款外,亦額外裁定他獲得7.5萬加元賠償,因其誇大言論不足以構成解僱的正當理由。
經過逾兩年談判,加拿大郵政(Canada Post)與加拿大郵政工人工會(Canadian Union of Postal Workers, CUPW)宣布達成初步協議。這項協議最特別之處在於,雙方已就主要內容達成共識,但尚未簽署正式合同。
工會表示,現有集體協議繼續生效,工會暫停罷工,僱主亦暫停封鎖權。不過,在新協議獲批准前,工會仍保留罷工權利。
勞工律師Sundeep Gokhale形容這種安排「不尋常」,並向CTV新聞(CTV News)解釋:「雙方在概念上已同意大方向,但仍需落實文字,若成功,便會交由會員投票。」
協議公布的時機引起質疑,因為就在此之前,加拿大郵政(Canada Post)披露季度虧損達5.41億加元,2025年前九個月累計虧損更高達9.89億加元,並表示需要聯邦政府進一步援助。
爭議焦點包括加薪、員工編制及結構性改革,尤其是僱主推動擴大兼職聘用。2025年期間,工會逐步升級行動,包括禁止加班、停止派發宣傳單張,以及9月發動全國性罷工。
加拿大郵政與CUPW談判時間表
-
2023年11月:正式展開集體談判。
-
2025年5月:工會發動全國性禁止加班行動。
-
2025年9月:工會停止派發宣傳單張。
-
2025年9月25–26日:聯邦政府宣布重組計劃後,全國性罷工爆發。
-
2025年9月底至10月:調解陷入僵局,工會指控郵政以裁員恐嚇。
-
2025年10月:工會成功挑戰臨時裁員通知,全面罷工改為輪流罷工。
-
2025年10月中至下旬:國會委員會展開聽證,檢視郵政的結構性挑戰。
-
2025年11月9日:加拿大郵政向聯邦政府提交重組計劃。
-
2025年11月18日:加拿大郵政公布9.89億加元虧損。
-
2025年11月21日:雙方宣布達成初步協議。
目前雙方正敲定城市郵差及鄉郊/郊區郵差談判單位的合同語言,待簽署後,工會會員將進行表決。
保守黨國會議員周一猛烈批評總理Mark Carney,原因是他近日對美國總統Donald Trump的貿易談判問題作出輕視回應。
Carney於週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g, South Africa)出席二十國集團領袖峰會(G20 leaders’ summit)時,回答記者提問何時最後一次與特朗普交談時說:「誰在乎?」他補充:「我期待很快與總統交談,但目前沒有迫切議題需要與他討論。當美國願意回來談貿易,我們會展開對話。」
保守黨在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質詢時集中火力批評Carney。黨魁Pierre Poilievre指責他漠不關心,並指出Carney在春季大選時曾以能處理特朗普政府為競選主張。Poilievre說:「我們關心那些失業、無法支付房貸的工人。他為何不關心?」
政府院會領袖Steve MacKinnon為Carney辯護,強調總理「當然」關心加拿大工人和產業,並指與美國的談判仍具建設性。自由黨議員Wayne Long及Ben Carr亦支持Carney,讚揚他在全球建立關係,並指出雖然美加關係重要,但總理亦須推動其他貿易倡議。
加拿大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在新聞稿中批評Carney的「輕率」態度,並指其任期充斥「單方面讓步卻無實質成果」。聲明指出,特朗普對鋼鐵、鋁材及汽車徵收的關稅,令數千加拿大人失業,這應是總理的「燃眉之急」。
上月,安大略省政府(Ontario provincial government)在美國展開反關稅廣告攻勢,激怒特朗普,導致談判破裂。廣告片段引用前美國總統Ronald Reagan的警告,指關稅會引發貿易戰並損害美國經濟。Carney其後在南韓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Summit, South Korea)短暫會面時向特朗普道歉,但談判至今未重啟。
自由黨(Liberal Party of Canada)則表示,貿易談判本有起伏,與特朗普政府的對話最終會恢復。與此同時,加拿大正準備展開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協定(Canada-United States-Mexico Agreement, CUSMA)的更廣泛談判,該協定是加拿大最重要的自由貿易協議,預計明年將進行更新。
🔗 資料來源: https://www.ctvnews.ca/politics/article/he-should-care-conservatives-slam-carney-on-trump-comments/
一間位於溫哥華 (Vancouver)的地產公司因未能遵守聯邦反洗錢及反恐怖主義融資規例,被罰款149,886加元。
根據 加拿大金融交易及報告分析中心 (FINTRAC)的新聞稿,LeHomes Realty Premier因「未能遵守《犯罪收益(洗錢)及恐怖分子融資法》第一部分及相關規例」而被處罰。
FINTRAC指出該公司涉及六項違規,包括在有合理懷疑交易涉及洗錢罪行時,未能提交可疑交易報告。調查亦發現該公司未有委任合規負責人,未能充分評估產品、服務渠道、客戶及業務關係所涉及的洗錢或恐怖分子融資風險,並且未能保存完整的客戶紀錄及為員工提供持續培訓。
部分違規更涉及恐怖主義風險。FINTRAC表示,LeHomes Realty Premier未有考慮其產品及業務渠道可能涉及的恐怖分子融資風險。
在繳清罰款後,FINTRAC確認案件已結束。其總監兼行政總裁Sarah Paquet在聲明中表示:「FINTRAC與企業合作,協助他們理解並遵守法例。我們亦會確保企業履行責任,並在必要時採取適當行動。」
LeHomes Realty Premier總部位於溫哥華 Granville Street,其網站自稱「致力於服務真實需求的客戶並提供真正價值」。然而,該公司網站的「關於我們」頁面存在多處語法及排版問題,包括:「與我們合作的地產交易,意味著作為買家或賣家,你能體驗我卓越的成功紀錄。」
今年較早時,FINTRAC亦曾對另一間位於溫哥華 的公司Spence Diamonds處以逾250,000加元的罰款,原因同樣涉及合規失誤。
🔗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vancouver-real-estate-brokerage-fintr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