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省省長道格·福特(Doug Ford)於一月尾正式宣布,將於2月27日提前舉行省選,比原定時間提前一年多,力爭連任第三個多數政府。這是自1981年以來首次在冬季舉行省級選舉。
福特於週二下午會見安省省督伊迪絲·杜蒙(Edith Dumont),並正式請求解散省議會,為週三開始的29天競選活動鋪路。
👉🏻提前選舉時機關鍵:渥太華政局動盪 & 美加貿易戰風險
福特選擇此時舉行選舉,正值加拿大政壇和經濟形勢不穩:
✅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宣布辭職,執政自由黨陷入混亂
✅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即將對加拿大商品加徵25%關稅,引發經濟不確定性
福特將於上週三在溫莎(Windsor)正式啟動競選活動,背景選在底特律天際線,以強調他提前選舉的關鍵理由——獲得新授權,以應對即將到來的美加貿易戰。
福特面臨挑戰:反對黨批評其「政治算計」,欲規避RCMP刑事調查
雖然福特在民調中領先對手,但反對黨質疑他急於舉行選舉的真實動機。
新民主黨(NDP)領袖司馬泰(Marit Stiles)、自由黨(Liberal)領袖克倫比(Bonnie Crombie)和綠黨(Green Party)領袖施賴納(Mike Schreiner)均指責福特試圖:
⚠ 利用選舉躲避皇家騎警(RCMP)正在進行的刑事調查,該調查涉及82.8億加元的綠帶土地交易醜聞
⚠ 轉移公眾視線,避免討論安省嚴重的醫生短缺和住房危機
⚠ 規避原定於2026年6月舉行的選舉,以穩固政權
據《星報》報導,RCMP 已對福特的前任及現任幕僚進行問話,調查仍在進行中。
但福特強調,他提前選舉的原因是應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需要數百億加元的經濟刺激計劃。
👉🏻五大惠民措施:提前選舉前的「大禮包」
為爭取選民支持,福特政府近期宣布了一系列針對選民需求的措施,涵蓋經濟、交通、住房及公共安全:
1️⃣ 發放200加元「退稅」支票 💰
📌 向1,500萬安省居民(包括兒童)發放 200加元的「退稅」支票
📌 這項30億加元的計劃,旨在幫助居民應對物價上漲和失業風險
2️⃣ 全面開放超市和便利店售酒 🍻
📌 投入6.12億加元 加速全面開放超市、便利店和大賣場的酒類銷售
📌 啤酒、葡萄酒、預調雞尾酒 皆可在普通零售店購買
3️⃣ 拆除部分自行車道,緩解交通擁堵 🚗
📌 計劃拆除怡陶碧谷(Etobicoke)Bloor Street West、多倫多市中心University Avenue和Yonge Street的部分自行車道
📌 福特政府認為,減少部分自行車道將提升通勤效率,雖然這一措施備受爭議
🔎 2023年安省一項「明日交通調查」顯示:
-
3.1% 多倫多居民在早晨通勤時騎自行車
-
3.6% 全天使用自行車
然而,保守黨政府認為過多自行車道影響駕駛者權益,此舉可能獲得駕駛族群支持。
4️⃣ 關閉大部分毒品注射點,推動戒毒治療 🏥
📌 強制關閉大部分政府監管的毒品注射站,僅允許設置於距離學校、日托中心200米外的區域
📌 3月31日起,加強戒毒治療計劃
⚠ 健康專家擔憂此舉可能增加過量用藥事件,但許多多倫多市民支持取締毒販活動。
5️⃣ 強化「無家可歸者帳篷營地」處理措施 🏠
📌 額外撥款7,550萬加元,加強庇護所和經濟適用房建設
📌 加強非法侵入(trespassing)法律,清理多倫多及全省公園內的帳篷營地
📊 目前,安省約有8.1萬名無家可歸者,這一問題自福特上任以來越發嚴峻。
👉🏻福特面臨的選舉挑戰
福特雖然在最新民調中領先,但部分保守黨成員對提前選舉的決定感到憂慮,主要擔憂:
📉 1980年代自由黨省長彼得森(David Peterson)提前一年選舉,結果慘敗的歷史重演
📉 「Underhill平衡理論」:安省選民習慣在聯邦投票給自由黨時,在省級支持保守黨,反之亦然
📉 聯邦保守黨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在今年大選中可能勝出,省選或受影響
截至省議會解散時,安省124名議員分佈如下:
✅ 79名保守黨議員(包含不尋求連任的議長 Ted Arnott)
✅ 28名新民主黨議員
✅ 9名自由黨議員
✅ 6名獨立議員
✅ 2名綠黨議員
📅 安省選民將於2月27日決定福特能否成功連任!
🔎 你認為福特提前選舉的決定是明智之舉,還是政治算計?歡迎留言討論!
根據來自多倫多的 16 歲女孩 Ruby 所說,一個人可能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就是在網路上發現自己的裸照。而這正是發生在她身上的事情,但這並不是她的錯。
「突然間,我陷入了最糟糕的情況,」她說。新聞機構沒有透露 Ruby 的姓氏,因為她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新趨勢的受害者——未成年人情色Deep fake。
Deep fake是指任何經過修改或創建的圖像或視頻,通常使用人工智慧,很難與真實事物區分。
去年,Ruby收到一連串訊息,有人說網路上有她的照片,要求她點擊連結查看
她要求查看這些照片,結果收到了一張她上身赤裸的 Deepfake 照片。原始照片中她穿著整齊,拍攝於她 13 歲時。
Ruby已經學會如何在網路上保持安全,而且她從來不用真名發文。
“我沒做錯什麼,”她說,“事情就是發生了......我心裡非常憤怒。”
“我不知道這個人是誰。”
Ruby 的父母打電話給 Cybertip.ca,這是一條供人們舉報未成年人色情圖片的全國熱線。去年,也就是它開始追蹤數量的第一年,它處理了 4,000 份Deep fake影片。
負責營運 Cybertip.ca 的加拿大兒童保護中心支援服務營運總監 Lindsay Lobb 表示,這一問題「一直不斷在增長和演變」。
她說,深度偽造經常被用來勒索、騷擾或欺凌未成年人,而且由於許多網站和應用程式都會將圖像“裸體化”,因此製作Deep fake作品很容易。
在加拿大,任何未成年人的色情圖片,無論是否Deep fake的,都是違法的,並被視為兒童色情。網路和社群媒體平台表示,他們會向警方報告在其網站上發現的圖片。
網路安全教育者布蘭登·勞爾 (Brandon Laur) 表示,區分Deep fake和真實內容將變得越來越困難。
他說,即使是現在,當孩子說這些圖像不是真實的時候,家長也不總是相信他們。
勞爾說,要求人們不在網路上發佈內容是不現實的,但她想提高人們的認識,一旦圖片被發布,即使在安全設定下,也幾乎不可能控制它會發生什麼。
加拿大皇家騎警和其他警察部門對此類影像的出現表示擔憂。但多倫多 Tory's LLP 律師事務所的律師 Molly Reynolds 表示,尋求法律援助可能很困難,她曾在民事案件中代表成年受害者。
Deepfakes 可能是由前任為了報復而製作的,可能是由同事和學生為了威脅和霸凌而製作的,也可能是由其他國家的陌生人製作的。
雷諾茲說:“如果一個陌生人把你的圖像帶到世界任何地方,並將其變成Deep fake,那麼在加拿大找到一條合法途徑來阻止這種行為將非常具有挑戰性。”
雷諾茲表示,受害者可以向託管圖片的網站(例如Google或 Meta)提交刪除請求。
此後,「可能會透過民法或刑法途徑提出騷擾索賠,」她說。
在 Ruby 的案件中,警方沒有找到該圖片在網路上傳播的證據。他們認為,聯繫她的人正試圖透過精心設計的網路釣魚計畫入侵她的 iCloud。
她仍然感到震驚並希望人們知道這種事可能會發生在他們身上。
「網路安全方面仍在教導的是,任何東西都不能離開網路——為了安全起見,不要拍裸照,」她說。 “這是真的。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
這兩年,飛漲的物價、頻發的治安問題和艱難的生活,讓不少多倫多人滿腹牢騷。但無論是愛它還是恨它,每個生活在多倫多的人都有自己留下的理由。
那麼,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又是怎麼看待多倫多的呢?從2024年發佈的一系列排名中,我們可以一窺端倪:
👉🏻最不宜居的城市
《環球郵報》(The Globe & Mail)的一項調查根據經濟、便利設施、住房、安全、醫療、交通、教育、社區、氣候和人口結構等因素,對加拿大各地的宜居性進行評估。結果顯示,多倫多在全國100個城市中排名第82位,作為全國最大的城市,這樣的成績可以說是相當「慘烈」。
👉🏻良好的生活質量
與上述排名相反的是,美世(Mercer)的一份報告將多倫多列為全球生活質量第12名,在241個城市中表現突出。該報告指出,多倫多是「全球經濟中心」,並且對「包容性和多樣性」有著強烈的承諾。
👉🏻文化愛好者的心頭好
Adobe Express 的一項調查將多倫多列為全球文化愛好者旅行的最佳城市之一,全球排名第14,北美排名第3。多倫多的劇院、博物館、美術館和現場音樂活動,讓它成為文化熱愛者的絕佳目的地。
👉🏻交通最糟糕的城市
多倫多由於交通擁堵,在2024年被評為加拿大第1、美洲第8、全球第17的「交通最差城市」。根據交通分析公司 Inrix 的數據,多倫多的駕駛者每年因交通延誤浪費的時間高達63小時。
👉🏻從空中俯瞰最美的城市
一項根據眼球追蹤技術得出的排名顯示,多倫多是全球從空中俯瞰第12美的城市。
👉🏻北美前五的美食城市
知名 TikTok 美食博主 Keith Lee 在2024年的評價中,將多倫多列為「北美五大美食城市」之一,僅次於新奧爾良、休斯頓和芝加哥。多倫多的多元美食文化再次獲得認可。
👉🏻擁有頂尖大學的城市
多倫多大學(U of T)2024年在多項榜單中表現突出,包括全球最可持續發展大學、科研產出領先學府,以及全球最美校園之一。它還在就業能力調查中與常春藤盟校齊名。
👉🏻害蟲最猖獗的城市
令人尷尬的是,多倫多連續多年被評為加拿大「床蟲和老鼠最多的城市」,這一頭銜毫無懸念。
此外,2024年多倫多還在以下排名中有所表現:
-
全球第13富裕城市;
-
米其林星級美食成本全球第五低;
-
擁有加拿大最令人失望的景點之一。
那麼,在你心中,多倫多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城市呢?
新年第一天,一場停車場小事故引發眾多網友關注。在士嘉堡Steeles和Woodbine附近的一家華人火鍋店,一名華人女子在倒車時不慎刮蹭了一輛停在一旁的特斯拉,但她查看了自己的車後,選擇開車離去,並未留下任何聯繫方式。
👉🏻監控曝光 刮蹭過程一覽無遺
據小紅書網友@再瘦5公斤爆料,事件發生於1月1日下午14:52,這名女子吃完火鍋後準備駕車離開時,因操作不當刮到了旁邊的白色特斯拉。
視頻顯示,該女子曾下車查看自己的車輛受損情況,但最終沒有採取任何補救措施,直接駕車離開,留下氣憤不已的被撞車主。
特斯拉車主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控訴這位女子“毫無責任感”,並表示:“新年第一天就遇上hit & run!你看了一眼就跑了,良心不會痛嗎?”
車主還透露,由於車輛是白色且當時較髒,第一時間並未發現刮蹭痕跡。直到查看特斯拉哨兵模式錄像後,才發現事故過程。他希望這位肇事者主動聯繫解決問題,並懇請網友幫忙提供線索。
👉🏻“愛馬仕”成焦點 網友熱議不斷
爆料帖子迅速引發大量討論,不少網友根據視頻中的細節展開分析。有網友指出,肇事車輛可能是一輛16-17款的Volkswagen Touareg,而女子手拎的包被認為是愛馬仕Kelly包,但真假未經證實。
也有網友感嘆女子的“技術”:“這倒車技術是怎麼刮到的,有點不可理解。”
更有網友分享了自己遇到類似情況的經歷,感慨“新年撞車”的無奈。一位網友留言說:“我的車新年第一天也在路邊被撞了,人跑了,沒監控,感覺找到肇事者就像大海撈針。”
不少網友建議車主立即報警處理,並對此類行為進行反思。一位網友表示:“每次去超市,我都把車停得遠遠的,就怕碰上這種人,哪怕多走幾步也值了。”
這次事件提醒人們,無論事故大小,逃避責任的行為都不應被接受。如果肇事者能主動承擔責任,或許可以為自己和對方減少許多麻煩。
你對此事有什麼看法?
Calgary上週三破裂的直徑2公尺的主供水管,正在修理過程中。目前,仍在實施四級限水令。市政說,許多市民仍不明白哪些用水受限。
市政今天發布消息說,卡城目前仍在實施四級限水令。四級限水令禁止戶外用水。這就意味著:
* 禁止用自來水澆灌草坪、花園、花卉、樹木和灌木;
* 禁止用自來水清洗建築物外表面結構和設施,包括建築物外觀、窗戶、人行道、車道或任何類型的人行道,除非出於健康和安全所需;
* 禁止把自來水盛裝於戶外器具、噴泉、游泳池或浴缸;
* 禁止自來水用於施工,例如平整、壓實或防塵。
同時,也實施了禁火令。這意味著:
* 禁止室外使用明火;
* 禁止使用火坑;
* 禁止室外使用瓦斯或丙烷火坑;
* 禁止使用戶外壁爐;
* 禁止使用休閒固體燃料烤肉爐及爐灶(木炭塊或木材);
* 禁止使用火炬;
* 禁止使用露台暖爐。
但經 CSA 批准或 ULC 認證用於烹飪用途的燃氣或丙烷爐灶和燒烤爐,以及經批准的商業固體燃料烹飪設備,仍可使用。 (如:燒烤店和披薩店)。
市府至今仍在呼籲市民節約用水,包括:
* 洗碗機和洗衣機,僅在需要時,並裝滿後才使用;
* 盡量縮短時間,例如三分鐘,甚至更短;浴缸也要盡量少用水;
* 關閉加濕器、製冰機和自動灑水系統;
* 處理杯盤碗碟時,刮乾淨而不是用水沖;
* 洗蔬菜和水果時,浸泡清洗後快速沖洗;
* 刷牙或修面時,關掉水龍頭,不要開水籠頭。
想在加拿大申請護照、工作許可或其他簽證?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RCC)近日公布最新辦理時長,為民眾申請相關證件提供參考。
根據IRCC消息,政府目前正積極努力縮短審批時間。日前更宣布一項新政策:若在30個工作日內無法完成護照續期,政府將主動退款。
至於學習許可、工作許可與訪客簽證的處理時長,IRCC每週都會進行更新。部門發言人在接受《Daily Hive》電郵訪問時指出,處理時間受多項因素影響,可能因地區而異。
他表示:「全球不同國家及地區的簽證辦公室,甚至同一地區的不同辦事處,面對的挑戰都不盡相同。」
實際處理時長將取決於多項變數,包括申請人對IRCC回覆的速度,以及部門驗證申請資訊的難易程度。
IRCC進一步補充,其目標是在服務標準時限內完成至少八成的完整申請案件。
「這意味著,若遇上複雜個案,或需申請人提供額外資料才能最終審核完成的情況,可能會產生合理延遲。我們將持續推動數位化及自動化處理流程,以加快效率,同時保障加國民眾安全與利益。」
以下是根據IRCC官網所列,加拿大境內外不同類型申請的參考等待時間:
📍加拿大境內申請
🔹護照(不包括郵寄時間)
-
一般服務:10個工作日
-
親身申請:10個工作日
-
加急取件:次一工作日內完成
-
特快取件:2至9個工作日
🔹臨時居留類
-
訪客簽證:14日
-
學習許可:3週
-
工作許可與延期:121日
🌍 加拿大境外申請
🔹護照(不包括郵寄時間)
-
自加美以外地區申請:20個工作日
🔹學習許可
-
中國:27日
-
美國:16日
-
印度:28日
-
巴基斯坦:19日
-
菲律賓:15日
-
奈及利亞:118日
🔹工作許可
-
中國:13週
-
美國:81週
-
印度:19週
-
巴基斯坦:8週
-
菲律賓:5週
-
奈及利亞:15週
🔹訪客簽證
-
中國:27日
-
美國:16日
-
印度:28日
-
巴基斯坦:19日
-
菲律賓:15日
-
奈及利亞:118日
IRCC提醒民眾,申請流程雖然有預估時間,但實際辦理可能因個案而異,建議申請人預早規劃,避免耽誤行程或學業安排。
加拿大交通部(Transport Canada)近日更新一項安全召回通知,涉及近2,500輛由Daimler 戴姆勒北美卡車公司 (Truck North America)生產的商用貨車,原因是部分車輛存在機械缺陷,可能導致轉向失控並增加交通意外風險。
該召回最初於11月4日公布,並於11月13日更新。根據通知,部分車輛的車軸夾緊裝置(axle clamp)可能未正確鎖緊,導致夾具鬆脫,進而令車軸移位,影響駕駛者的操控能力。
交通部指出,這項安全風險僅影響配備TufTrac Gen 2懸掛系統(TufTrac Gen 2 suspension)的特定車型。
Daimler Truck North America表示,現正制定維修方案,並將透過電郵通知受影響車主。召回範圍涵蓋2021至2026年間出廠的以下車型:
-
Freightliner(福來納) – 型號108SD
-
Freightliner – 型號114SD
-
Freightliner – 型號122SD
-
Freightliner – Business Class M2
-
Western Star(西部之星) – 型號47X
-
Western Star – 型號49X
當局呼籲車主留意後續通知,並在維修方案確定後安排檢查,以確保行車安全。
根據Gallup(蓋洛普民調機構)最新調查,愈來愈多美國年輕女性表示希望永久離開美國,而她們最嚮往的移居地正是加拿大(Canada)。
調查顯示,40%年齡介乎15至44歲的美國女性表示若有機會,願意永久離開美國,遠高於同齡男性的19%。這21個百分點的性別差距,是Gallup自2007年開始追蹤移民意向以來錄得的最大差距。
在有意移民的年輕女性中,有11%選擇加拿大為首選目的地,超越紐西蘭(New Zealand)、意大利(Italy)及日本(Japan)。
Gallup世界新聞總編輯Julie Ray向 加拿大新聞社 (The Canadian Press)表示:「這是多年來比例最高的一次。」她補充,雖然許多人表達了移民意願,但實際計劃搬遷的人數遠低於表達意願者。
該調查於6月14日至7月16日期間進行,透過電話訪問1,000名15歲或以上的美國人,誤差範圍為正負4.4個百分點。
2014年,僅有10%的年輕美國女性表示想離開美國。Gallup指出,這一趨勢始於2016年,當時Donald Trump 首次參選總統,並與Hillary Clinton 對決,亦是Barack Obama 總統任期的尾聲。
Ray表示:「我們看到這個比例不斷上升。」她指出,過去移民意願與政治立場關聯不大,但自特朗普2017年上任後,支持與反對政府領導者之間的移民意願首次出現明顯差距。
雖然在Joe Biden 總統任內該差距略有收窄,但今年的數據顯示,支持與反對現屆政府者之間的移民意願差距擴大至25個百分點。
調查亦發現,59%的年輕女性自認為或傾向支持民主黨,相比之下,年輕男性為39%。然而,政治立場並非唯一因素。Gallup指出,年輕女性對制度的信任度下降幅度為所有年齡與性別群體中最大。
對美國司法系統(U.S. justice system)的信任度由2015年的55%跌至2025年的32%,Gallup認為這與美國最高法院(U.S. Supreme Court)於2022年推翻墮胎權的裁決有關。
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其他38個成員國中,年輕女性的移民意願多年來維持在20%至30%之間。過去,美國女性比其他國家女性更少表示想離開家園,但這一趨勢正在改變。
有趣的是,Gallup亦發現,2023至2024年間,有20%的加拿大人表示想離開本國,而美國是他們最常提及的目的地。不過,2025年該比例已降至16%,但在仍有移民意願者中,26%仍選擇美國為首選。
特朗普重返白宮及多次呼籲「吞併加拿大」的言論,過去一年在加拿大政壇引發震盪,亦激起國民的愛國情緒。
加拿大總理Mark Carney領導的政府正面臨關鍵時刻,因為國會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將於週一就一項重點預算案進行表決。該預算案提出增加借貸,以加強軍事建設及基礎設施投資。
預算案若未獲通過,將觸發提前大選。執政的自由黨(Liberal Party)目前在下議院擁有170席,距離過半數僅差兩席。截至週日早上,反對黨的投票取向仍未明朗。
綠黨(Green Party)唯一當選議員Elizabeth May向加拿大廣播公司(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CBC)表示,她目前傾向反對預算案,但仍未作最終決定。「我正處於兩難之中,」她說,並補充仍在與部長及總理辦公室(Prime Minister’s Office)代表磋商,希望在週一下午前找到影響其投票的方案。
該財政計劃於11月4日公布,預計未來五年將比原先預測多出1,673億加元赤字。Carney政府將重點投資於國防、房屋及港口擴建等基建項目,以協助加拿大減少對美國(United States)出口市場的依賴。
若政府未能爭取到兩名反對黨議員支持,仍可倖免於大選,只要至少有四名反對黨議員棄權。左傾的新民主黨(New Democratic Party, NDP)擁有七席,正處於黨魁更替及財政壓力之中,被視為最有可能支持政府的一方。
「我不擔心,」內閣部長Dominic LeBlanc接受Radio-Canada(加拿大法語廣播公司)訪問時表示,「有很多理由讓不同議員或反對黨希望預算案獲得通過。」
Carney領導的自由黨在四月大選中贏得最多席位及普選票,當時選戰焦點集中於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對加拿大徵收關稅及其強硬立場。然而,最新民調顯示,自由黨與Pierre Poilievre領導的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支持率不相上下。
Poilievre於週五表示:「我們所有國會議員百分之百反對這份昂貴的Carney信用卡式預算,它將推高加拿大人的食物、住房及生活成本。」
自1979至1980年以來,加拿大從未在12個月內舉行兩次聯邦大選。當年正是因預算案未獲通過而觸發第二次選舉。
財政部長Francois-Philippe Champagne週五呼籲反對黨議員支持預算案,強調當前經濟形勢脆弱。「現在不是玩政治遊戲的時候,」他說,「這是為加拿大而戰的時刻,應超越黨派,攜手應對挑戰。」
🔗 資料來源: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carney-searches-votes-pass-budget-174818051.html
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本拿比市(City of Burnaby)日前正式就歷史上對華裔居民的制度性歧視發表道歉,承認過往市政法例及政策曾禁止華人在市政府工作、擁有土地及經營生意,導致長期排斥與不公。
在週六舉行的特別市議會會議上,市長Mike Hurley表示,本拿比市政府及歷屆民選官員在1892至1947年間所施行的歧視行為,市府願意承擔責任。
「這些行動的目的就是排斥,」Hurley說。「我們承諾採取行動,修復歷史歧視所留下的創傷,為社區所有人建設更光明的未來。」
市府指出,這次道歉是經過數月研究及社區諮詢後作出,期間揭示多項由早期市議會通過的歧視性附例。當中包括1892年通過的一項法例,禁止華人及日裔居民在市政府或其承包商工作;其他法例則限制華人擁有土地,並設置障礙令其難以經營生意或維持生計。City of Burnaby亦曾支持剝奪華人參選及投票權的法案,涵蓋市級、省級及聯邦層面。
本拿比市的歧視政策與當時聯邦政府的做法如出一轍。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大批華人移民來加尋求更好生活,卻遭殖民政府針對,包括1885年實施的「人頭稅」,由最初的50加元升至1903年的500加元;及1923年推出的《華人排斥法(Chinese Immigration Act)》,幾乎全面禁止華人入境,直至1947年才被廢除。期間僅有不足50名華人獲准入境。
本地歷史學者兼教育工作者Debbie Jiang表示,這些政策對數以千計家庭造成深遠影響。「跨代創傷與家庭失序需要很長時間才能修復,」她說。「那些失去的歲月永遠無法重來。」
她認為道歉雖具意義,但社區仍在承受歧視法例所造成的後果。「道歉有幫助,但受分離之苦的家庭仍需漫長復原之路。」
儘管歷史障礙重重,Hurley讚揚華裔社群在本拿比深耕細作,為城市發展作出重大貢獻。「他們堅韌不拔,成功創業、開墾土地、建設鐵路,並建立農場供應本地及周邊地區。」
本拿比市承諾將推動認識華裔歷史、為市府員工提供文化敏感度培訓,並推出以中文提供的社區安全服務。
本拿比市是繼新西敏 (New Westminster)於2010年及溫哥華市 (City of Vancouver)於2018年後,第三個就歷史歧視華人社群正式道歉的卑詩省城市。省政府亦於2014年就160項針對華人的歧視法例及政策發表道歉。
Hurley表示,這次道歉不僅是對過去錯誤的承認,更是確保「這段黑暗歷史不會重演」的承諾。
「我們承諾行動,」他說。
多倫多市中心一項擱置多年的重建計劃近日重現動靜,或將改寫金融區天際線。
位於Front Street West 1號的 Dominion Public Building(多倫多聯邦大樓)由聯邦政府於1926至1935年間興建,採用Beaux-Arts古典風格設計,與Bay Street西側的Union Station(聯合車站)相呼應。這座五層高的石灰岩建築近百年來一直是市內地標。
早在1990年代中期,市府與聯邦政府達成協議,允許在原建築上方興建高達137米的塔樓。然而,隨後的辦公及住宅市場低迷,加上2006年市府劃定的歷史保育區(Heritage Conservation District)及2016年根據《安省文物法》(Ontario Heritage Act)所作的地產保育指定,令項目陷入停滯。
2017年,Canada Lands Company(加拿大土地公司)將物業出售予Larco Investments(拉高投資),後者於2018年提出由architects—Alliance(建築師事務所Alliance)設計的雙塔出租項目,包括酒店及零售空間。市議會於2020年批准興建49層及45層高的塔樓。
五年後,項目再度推進。市府建議批准的設計變更包括對Front Street立面18個開口中的14個作出調整,其中主入口周邊的七個窗戶將下移,以配合新增零售空間。
儘管多倫多房地產市場面臨不確定性,Larco以出租為主的策略顯得更具韌性,有望抵禦當前分層住宅銷售放緩的衝擊。
🔗 資料來源: https://www.blogto.com/real-estate-toronto/2025/11/15-richmond-st-e-toronto/
多倫多市長Olivia Chow近日公開反對安省政府提出的第60號法案(Bill 60),指該法案將修改《住宅租賃法(Residential Tenancies Act)》,令業主更容易驅逐租客,並削弱現有租客保障。
由Ford政府(福特政府)提出的法案,雖聲稱可釋放更多房屋供應,鼓勵業主出租單位,但Chow及多個租客權益團體警告,法案可能加劇無家可歸問題,並侵蝕租客基本權利。
「多倫多有一半居民是租屋住的,」Chow在市議會會議前表示,她將提出動議反對該法案。「他們應該享有穩定、公平及安心的居住環境,不應面對不合理的驅逐或暴漲的租金。」
Chow批評法案削弱租客上訴權、取消業主因個人用途驅逐租客時須支付一個月租金的規定,並限制租客在房東與租客委員會(Landlord and Tenant Board,LTB)聆訊中提交新證據的權利。「這不是建設房屋的方法,也不是建立有愛城市的方式。」
根據Bill 60,租客對驅逐決定的上訴期限將由30日縮短至15日,業主亦毋須再支付補償租金以收回單位作個人用途。
安省房屋部長Rob Flack的辦公室則發聲明為法案辯護,指目的是「恢復租屋市場平衡」,保障履行租約責任的租客,同時追究濫用制度者的責任。省府認為改革可減少LTB積壓個案,提升市場信心。
租客權益團體已向省長Doug Ford發信,警告法案將加快驅逐程序,令租客在失業率高企下更難償還欠租或抗辯驅逐通知。
「這法案沒有一項是加強租客保障的,」柏克代爾住房正義網絡 Parkdale Housing Justice Network)的Matt Whitfield表示。「全都是給業主更多權力,加快驅逐程序。我們要求撤回法案。」
反強拆安省聯盟 (No Demovictions Ontario)組織者Lindsay Blackwell補充:「法案聲稱針對『壞租客』,但這只是政治說法,並無數據支持。作為省民,我們期望民主制度正常運作,尤其是涉及我們居住權益的決策。這根本不民主。」
不過,安省租屋業主聯會(Federation of Rental-Housing Providers of Ontario)主席兼行政總裁Tony Irwin則持不同意見。「我不認為法案剝奪租客權利,」他說。「它只是簡化程序,縮短處理時間。」
加拿大安省 (Ontario) 一名司機近日揭露一宗加油站油泵異常事件,指在未出油情況下仍被收費,引起公眾關注。
來自萬安,安省 (Vaughan, Ontario) 的Sergey Aleksandrov表示,事件發生於8月中旬,他與女友在多倫多 (Toronto) 以北一間Petro Canada(加拿大石油公司)加油站加油時,發現油泵在拔出油槍後仍持續跳錶,儘管油已停止流出。
「當我把油槍從油缸拔出時,錶盤仍在跳數,數字一直增加但完全沒有油流出,」Aleksandrov說。他即時用手機拍下現場情況,影片中可見他一手持油槍、一手持手機,錶盤上的公升數與金額不斷上升。
Aleksandrov表示,他曾向加油站查詢但未獲解釋,經過兩個月與Petro Canada客服溝通後,最終獲得退款及禮品卡。他估計自己被多收不足50加分,但擔心其他顧客亦可能遭遇同樣情況。
「我一直在想,之前加油的顧客會否也被多收?他們有沒有發現?」他說。
燃油價格專家、加拿大可負擔能源協會 (Canadians for Affordable Energy)主席Dan McTeague觀看影片後指出,油泵明顯出現故障。「這類機器一般不會出錯,但一旦出錯,可能造成重大影響,」McTeague表示。他認為事件屬機械故障,並無人為干預。
「這些油泵屬先進設備,錯誤情況非常罕見,」McTeague補充。「若出現錯誤,通常是零售商受損,而非顧客。」
Petro Canada母公司Suncor(森科能源)回應指:「我們在接獲通知後即時處理,並將涉事油泵下架維修。我們定期檢查現場設備,包括油泵,以確保運作正常。」
Aleksandrov表示,他只希望了解真相。「我只是想確保其他人不會再受影響。」
加拿大油泵設有檢查貼紙,顯示最近一次驗證日期。若懷疑被多收或油泵故障,市民可向加拿大計量局 (Measurement Canada)提出投訴,當局將進行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