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居住於Calgary的男子原本計劃進行一次簡單的跨境一日遊,卻因在所租用的Turo汽車中被發現疑似芬太尼(Fentanyl)痕跡而陷入法律糾紛,引發社會對消費者安全、企業責任及平台監管界限的廣泛討論。
Krisztian Riez與朋友於今年二月透過Turo租用一輛小型客貨車,前往Montana(蒙大拿州)短途旅行。返回加拿大時,他被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anada Border Services Agency,簡稱CBSA)扣查數小時,並被告知在車輛的方向盤及後排座位上發現了芬太尼殘留物。
「我當時完全不知所措。」Riez表示。「他們說『你被扣留了』,然後開始搜查我們的手機、行李,甚至車廂內部。」Riez與朋友皆不吸煙亦不飲酒。
最令人震驚的是:據報芬太尼痕跡正好出現在他教女原本打算乘坐的座位上。由於身體不適,她最終沒有同行。「她可能會死。」一名官員據稱如此對他說。
經過盤問後,Riez與朋友獲釋。CBSA人員表示,芬太尼可能來自之前的租客。CBSA並未充公車輛或採取進一步行動,僅作扣留調查,並未直接介入。
Turo回應:否認指控並提出退款
Turo正式否認車輛內曾存在芬太尼。在聲明中,該公司表示其內部調查「未發現任何證據支持芬太尼存在的說法」,並指車輛已通過安全檢查。
Turo亦向Riez提出退款及補償,但他拒絕接受。由於CBSA文件需時最多30日,他改為提交經公證的宣誓書。Riez聲稱Turo最初多次拒絕其申訴,後來才同意調查並暫停該車輛的租賃,但他仍不確定該限制是否真正執行。
Turo補充指出,這是他們記憶中首次接獲類似指控,並表示車輛在重新上架前已進行清潔。
消費者保障引關注
事件引起消費者權益倡議者關注,包括北美優質商譽協會(Better Business Bureau,簡稱BBB),該機構強調在使用點對點平台時,透明度與問責制至關重要。
BBB代表指出,消費者在使用此類服務前應做好充分準備,「不僅要了解合約與服務內容,還包括潛在風險與法律責任。」
法律專家亦建議租車者應詳細記錄車輛狀況,並了解自己在省級消費者保障法下的權利。涉及有害物質的情況,即使是微量,也可能對兒童構成嚴重威脅。
更廣泛的影響
Riez現正考慮採取法律行動,並呼籲加強對點對點租車平台的監管。他的經歷突顯了去中心化車輛共享模式的潛在漏洞,平台責任可能有限,安全標準亦不一致。
「這種事不應發生在任何人身上。」Riez說。「租車不應伴隨致命風險。」
隨著點對點服務日益普及,事件引發社會對監管、法律責任及消費者信任的深層次反思。
點對點租車平台是否應該有更嚴格的安全檢查?
🔗資料來源: https://globalnews.ca/news/11334933/alberta-man-border-turo-fentanyl-nightmare/
加拿大武裝部隊(Canadian Armed Forces)即將展開一項大型年度訓練演習,安省(Ontario)多個地區將出現大量軍事車輛通行,當局呼籲市民及駕駛人士提高警覺。
由 8月13日至8月24日,來自全省的後備軍人將前往 Garrison Petawawa,參與名為 Exercise Stalwart Guardian 的夏季結訓演習。是次演習重點為模擬作戰行動及提升部隊應變能力。
軍事交通安排
根據加拿大國防部(Department of National Defence)資料,約有 1,500名士兵來自 第32及第33加拿大旅級群(Canadian Brigade Groups),將途經以下主要城市及地區:
-
多倫多(Toronto)
-
彼得堡(Peterborough)
-
薩德伯里(Sudbury)
-
北灣(North Bay)
-
渥太華(Ottawa)及周邊地區
軍車將行駛於多條主要公路,包括:
-
401、403、407、417號高速公路
-
伊利沙伯皇后大道(Queen Elizabeth Way,QEW)
-
7、17、26、41、55、115號公路
部隊將乘坐 國防部專用車輛及 包租巴士進行運輸,並於 8月23日至24日經相同路線返回。
官方強調,演習期間軍人不會在公共地點攜帶武器或彈藥,所有行動均屬 年度例行訓練活動。
「這是加拿大武裝部隊(Canadian Armed Forces)年度重點訓練之一,透過模擬作戰行動提升部隊的應變與作戰準備能力。」軍方在公開聲明中表示。
公眾須知
軍方呼籲駕駛人士在接近軍車時保持安全距離,並預留額外行車時間,以應對可能出現的交通延誤。加拿大武裝部隊正與地方政府協調,以減少對民眾日常出行的影響。
Exercise Stalwart Guardian 是加拿大陸軍(Canadian Army)維持作戰準備、支援本地緊急應變及海外部署計劃的重要一環。
你有冇見過軍車行駛喺公路上?
多倫多市政府推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新計劃,目標是在全市建造20,000套租賃住房。然而,這一計劃的實施有賴於來自其他各級政府的大力財政支持。據CP24報導,市長鄒至蕙的執行委員會計劃在本週的會議上審議該提案,稍後再提交至整個市議會審議。
若計劃獲得通過,將設立一項新的激勵計劃,以促進專門建造租賃住宅的開發。
市府人員表示,作為分階段「快速啟動」方案的一部分,城市將立即發布「快速申請招標」,以建造約7,000套新租賃住房,其中包括1,400套經濟適用房。
市政府將同意無限期推遲租賃住房的開發費用,這部分費用預計約為2.1億加元。市政府還將在40年內豁免經濟適用房的地產稅,這額外的成本估計約為1.36億加元。
計劃的第二階段將再建造13,000套租賃住房,其中包括2,600套經濟適用房。然而,這一階段目前尚未獲得資金支持。
市府人員提議,若省政府同意提供10億加元的財政支持,市政府可藉此激勵更多單元的建設。這筆資金將用於在40年內完全豁免符合條件單元的地產稅,並無限期豁免開發費用。
「多倫多當前的租賃住房危機是數十年積累的結果。各級政府均有責任應對這場危機,並確保住房體系有足夠的新住房供應,特別是租賃住房,以滿足多倫多市民當前和未來幾代人的需求。」市府報告指出。
目前,多倫多市已為所有新建的租賃住房減免了15%的地產稅。但若省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將幫助市政府彌補因全面豁免地產稅而帶來的收入損失,這項成本預估每個單元將超過115,000加元。
作為更廣泛計劃的一部分,市政府還將請求聯邦政府「立即撥付」73億加元的低成本融資支持,幫助支持新單位的建設。
報告中指出,由於各種財政限制,包括福特政府削減部分開發費用的決定,市政府獨立支援20,000個新建租賃住房的能力受限。
市府人員同時警告稱,若無及時干預,專門建造的租賃住房供應將可能因高利率與融資成本、通脹和建築成本增加而持續惡化。
「充足的專建租賃住宅對於能夠滿足當前和未來居民住房需求的良性住房體系至關重要。然而,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各級政府在這方面的投資不足,致使多倫多面臨專建租賃房的短缺。」報告強調。
根據市府人員的數據,過去十年多倫多新增的租賃住房中約有85%來自二級市場,主要是公寓所有者將單位出租。
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本拿比市(City of Burnaby)日前正式就歷史上對華裔居民的制度性歧視發表道歉,承認過往市政法例及政策曾禁止華人在市政府工作、擁有土地及經營生意,導致長期排斥與不公。
在週六舉行的特別市議會會議上,市長Mike Hurley表示,本拿比市政府及歷屆民選官員在1892至1947年間所施行的歧視行為,市府願意承擔責任。
「這些行動的目的就是排斥,」Hurley說。「我們承諾採取行動,修復歷史歧視所留下的創傷,為社區所有人建設更光明的未來。」
市府指出,這次道歉是經過數月研究及社區諮詢後作出,期間揭示多項由早期市議會通過的歧視性附例。當中包括1892年通過的一項法例,禁止華人及日裔居民在市政府或其承包商工作;其他法例則限制華人擁有土地,並設置障礙令其難以經營生意或維持生計。City of Burnaby亦曾支持剝奪華人參選及投票權的法案,涵蓋市級、省級及聯邦層面。
本拿比市的歧視政策與當時聯邦政府的做法如出一轍。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大批華人移民來加尋求更好生活,卻遭殖民政府針對,包括1885年實施的「人頭稅」,由最初的50加元升至1903年的500加元;及1923年推出的《華人排斥法(Chinese Immigration Act)》,幾乎全面禁止華人入境,直至1947年才被廢除。期間僅有不足50名華人獲准入境。
本地歷史學者兼教育工作者Debbie Jiang表示,這些政策對數以千計家庭造成深遠影響。「跨代創傷與家庭失序需要很長時間才能修復,」她說。「那些失去的歲月永遠無法重來。」
她認為道歉雖具意義,但社區仍在承受歧視法例所造成的後果。「道歉有幫助,但受分離之苦的家庭仍需漫長復原之路。」
儘管歷史障礙重重,Hurley讚揚華裔社群在本拿比深耕細作,為城市發展作出重大貢獻。「他們堅韌不拔,成功創業、開墾土地、建設鐵路,並建立農場供應本地及周邊地區。」
本拿比市承諾將推動認識華裔歷史、為市府員工提供文化敏感度培訓,並推出以中文提供的社區安全服務。
本拿比市是繼新西敏 (New Westminster)於2010年及溫哥華市 (City of Vancouver)於2018年後,第三個就歷史歧視華人社群正式道歉的卑詩省城市。省政府亦於2014年就160項針對華人的歧視法例及政策發表道歉。
Hurley表示,這次道歉不僅是對過去錯誤的承認,更是確保「這段黑暗歷史不會重演」的承諾。
「我們承諾行動,」他說。
隨着買家重新現身,加拿大房地產市場正逐步回暖,然而他們心理上依然被COVID前的超低息期望所牽制。由於Bank of Canada連續第三次維持政策利率不變,專家指出,買家與賣家都須重新調整期望,以應對現今的「新常態」。
市場回暖勢頭增強
根據Canadian Real Estate Association資料,受美國關稅不明朗及環球經濟阻力影響,2025年上半年市場曾回落,但6月全國樓市成交量按月上升2.8%,緊隨5月3.5%的升幅。
在大多倫多地區(Greater Toronto Area)自4月以來,成交更反彈了17.3%,與多個城市市場的溫和復甦趨勢一致。
市場狀態有如回復疫情前
RBC (Royal Bank of Canada) 的助理首席經濟學家Robert Hogue形容,這是市場謹慎回復疫情前的狀態。他表示:「我們看到更多供應,買家有更多時間作決定——就像COVID-19前的情況一樣」。他補充,只要沒有新衝擊,這種溫和回升即使在沒有進一步降息下亦有望持續。
心理可負擔障礙
儘管市場活動上升,但可負擔性仍是主要障礙——在很大程度上屬於心理因素。按揭經紀 Mary Sialtsis指出,很多潛在買家雖然符合貸款資格,但因期待重拾疫情期間的極低利率而遲遲不肯「扣動扳機」。
「有些買家跟我說他們會等更好的機會,但這種心態可能變得不合理。」Sialtsis說。她呼籲買家調整期望,並在找到合適物業時果斷行動。
在供應方面,若賣方對標疫情前的高價期望過高,可能會因為定價與近期成交不符而難以吸引買家。Sialtsis建議賣家與地產代理緊密合作,設立反映市場溫和回升而非歷史高位的合理價。
不再重返極低息
多位業界觀察員一致認為,加拿大不會重現疫情期間的極低借貸成本。Royal LePage的研究及傳訊總監Anne-Elise C. Allegritti表示,買家開始逐步接受這是「新常態」。
「利率是否可能稍為下調?可能有輕微波動,」她說。「但大多數加拿大人已不再期待重現那些歷史低位,而這種共識正幫助市場回復平衡。」
專家分析, 當加拿大房地產市場在這個調整後的格局中穩定下來時,買家與賣家都需放下疫情期間的極端期望。由於借貸成本不太可能再大幅回落,現階段市場成功的關鍵在於合理定價、買家果斷行動,以及認識到追求市場均衡—而非過往的高低極端—才是未來之路。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majority-british-columbians-voting-mandatory
BC省擁有眾多天然溫泉,坐落在令人陶醉的自然景觀中。在寒冷的冬日,來一場溫泉浴,浸泡在富含礦物質的泉水中,透過緩緩升起的蒸汽,欣賞群山與湖泊的美景,如夢如幻,令人心曠神怡。
以下是BC省五大值得一試的天然溫泉:
1. Lussier Hot Springs
這座天然溫泉的美麗和寧靜,可以與任何高級的溫泉浴場相媲美——四周被白雪覆蓋的森林環繞,泉水旁有河流流過,水溫通常在34到47度之間。
雖然這個溫泉是免費的,但其位置較為偏遠,前往這裡的旅程需要些許努力。Lussier溫泉位於白天鵝湖公園(Whiteswan Lake Park)入口附近,距離白天鵝森林服務公路約17.5公里,從溫哥華出發需要約10小時車程。若要前往此地,記得準備一輛適合駕駛輔助道路的車輛。
2. Radium Hot Springs
如果您尋求的是交通便利的溫泉,Radium Hot Springs是理想的選擇——17.50加元的入場費絕對值得。這裡無需偏僻的道路或徒步,您只需停好車,然後直接跳入溫泉即可。
雖然這座溫泉不像一些野生溫泉那麼具有鄉村風情,但仍然含有豐富的天然礦物質。而且該地點本身的風景宜人,位於落基山脈,距離班夫約1.5小時車程,是您前往班夫度假途中值得一遊的好地方。
3. Liard River Hot Springs Provincial Park
這座溫泉設施完備,同時讓人感覺仿佛逃入大自然之中,達到了人工設施和原始風情的完美平衡。
利亞德河溫泉是加拿大第二大溫泉,也是許多長途跋涉至阿拉斯加的旅行者喜愛的停留點——因為它正位於阿拉斯加高速公路旁。
沿著木板路,您會穿越北方的野生動物森林,直到抵達這個如世外桃源般的溫泉。這裡的景致獨特,四周綠意盎然,細水潺潺,結霜的樹木與之交相輝映,打造出無與倫比的冬季綠洲。這裡足夠大,可以游泳,欣賞壯麗的自然美景,完全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這座溫泉並非免費使用——成人需支付5加元(4月1日至10月31日),或者可購買10加元的年票。
4. Sloquet Hot Springs
這個溫泉由幾個小水池組成,是又一個讓您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溫泉,距離溫哥華約4小時車程,距離滑雪勝地惠斯勒僅兩個半小時的車程。
該溫泉位於Xa’xtsa原住民的傳統領土上,網站上提到:“為了保持溫泉的精神傳統,Xa’xtsa原住民要求使用溫泉池的人必須穿著泳衣,並且池中不得飲酒。”此外,也要求保持該地區的清潔,不留下任何垃圾。
這座溫泉全年開放,費用為10加元。記得攜帶現金,並注意是先到先得,現場付款。
5. Nakusp Hot Springs
納庫斯普溫泉位於迷人的山景中,泉水來自森林中的自然泉源,富含天然礦物質。水溫在冬季約41度,讓您在溫暖的水中欣賞到無與倫比的景致。
這個地區非常適合戶外活動,擁有美麗的遠足小徑,您可以在這裡度過一段時間,享受假期。溫泉使用費為成人每次14加元,或者可以支付21加元享受全天使用。
雖然每個人的性格各異,但人們普遍認為不同族裔有其代表性格。比如,白人通常被認為比較“開放”,華人則相對“保守”,拉美裔非常“熱情”……然而,CBC(Canadian Born Chinese,加拿大出生華裔)的性格特徵,尤其是CBC男生,卻常成為華人社群中的討論焦點,甚至經常受到批評。
這些CBC男生,上一代或上上代是土生土長的華人,他們自己也擁有黑頭髮和黃皮膚,但卻在加拿大出生和成長,有些人甚至幾乎沒有回過中國,還有不少人幾乎不會說中文。很多移民或留學生女生喜歡和CBC男生交往,認為他們既具備華人的細膩、體貼,又具備白人的豪爽、大方。可是,事實卻往往令她們失望:不少CBC男生反而集中了各個族裔的缺點。
近日,一篇在大溫本地論壇上的熱帖毫不客氣地發問:“CBC男生是不是腦子有問題?總怕吃虧,什麼都要AA,總想占便宜!”這篇帖子引發了熱烈討論,帖主用大量文字控訴CBC男生的行為,包括:
所有開支都要AA,連咖啡都不願請,送禮物必須對等,合租房子時也不願多付一點租金……
帖主不禁疑惑:CBC男生是不是普遍這樣,還是自己只是遇到了個例?
討論的評論區很快演變成了對CBC男生的“審判”:
🔹過度西化,陷入教條主義
對於不少CBC男生的最大批評,集中在他們過度追求西化,甚至走向了教條主義。許多CBC的原生家庭之所以選擇移民,是因為對中國生活的不滿。當他們的父母來到加拿大後,希望快速擺脫中國的人情世故,並教育CBC子女遵循“西方的理念”。這些理念強調“獨立自主”,例如吃飯要AA、不保有共同財產、凡事講究原則等。於是,CBC們特別遵守這些“原則”,缺乏靈活變通,最終給人留下固執、古板和缺少人情味的印象。
🔹經濟落差導致的矛盾
若交往的對象是25至40歲之間的CBC男生,他們的家庭大多在上世紀移民加拿大,而不是21世紀。這意味著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可能不如新移民。與許多新移民家庭相比,CBC家庭的經濟實力較弱,消費觀念也有明顯差異。新移民家庭常不理解“節約”二字,而這種經濟落差導致交往中的矛盾。許多女性期望CBC男生能承擔大部分開銷,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CBC的“迷之尊貴感”
另有一些華人認為,CBC男生和他們的家庭存在一種莫名的“尊貴感”,使他們在相處時難以融洽。特別是來自港台的CBC家庭,時常流露出一副“瞧不起人”的態度,甚至有人認為大陸女性和CBC交往只是為了快速獲得楓葉卡。而這些家庭的干涉,往往也成為感情破裂的原因之一。
🔹入鄉隨俗的觀點
雖然CBC男生的批評聲音較多,但也有人表示,既然來到加拿大,就應該入鄉隨俗。如果在加拿大生活還強調中國式的人情,或要求男性承擔所有開支,那麼可能自己才是不理解當地文化的一方。CBC男生可能覺得對方要求過多,認為這種行為才是小氣。最好的方式是雙方各退一步,理解彼此的文化差異,嘗試求同存異,這樣才更容易和諧相處。
總之,選擇伴侶並不存在族裔優劣之分,最重要的是雙方能否匹配。對於任何個人或族裔的性格好壞,並無統一標準,一切取決於彼此的契合度與理解程度。
週六,數千名租客在多倫多市中心遊行,前往安省議會(Queen’s Park, Ontario Legislature),要求省政府撤回第60號法案(Bill 60)。該法案被批評將加速全省的驅逐行動,並加劇無家可歸問題。
示威正值國家住房日(National Housing Day),此前包括法律援助診所、工會、食物銀行、收容所及學生會在內的132個組織聯署公開信,警告法案會在生活成本高企、就業不穩之際,剝奪核心租客保障。
本月初,多倫多市議會(Toronto City Council)已投票反對該法案,市長Olivia Chow指出,法案將令房東更容易驅逐租客,並「削弱租客權利」。
什麼是第60號法案?
第60號法案全名為《打擊延誤、加快建設法案(Fighting Delays, Building Faster Act)》:
-
租客必須提前通知在聽證會上提出的問題,未經通知不得臨時提出新問題。
-
房東若以自用為由收回單位,只要提前兩個月通知,即可免除補償租客的義務。
-
租金欠繳的寬限期由14天縮短至7天。
-
租客要求覆核最終裁決的期限由30天減至15天。
安省市政及住房廳(Minister of Municipal Affairs and Housing)發言人為法案辯護,稱其「恢復平衡,重建租務市場信心,保障守法租客,同時追究濫用制度者」。
示威者的聲音
在集會上,York South-Weston租客聯盟(York South-Weston Tenant Union)共同主席Sharlene Henry直言,法案對全省租客構成直接威脅: 「第60號法案正在侵蝕租客權利,將帶來大規模驅逐,甚至建立黑名單,針對敢於抗爭的租客。」
她更表示:「房東在你口袋裡,先生,你需要聽聽租客的聲音。我們佔安省人口約五成,理應在決策桌上有席位。」
租客於上午11時在安省租屋供應商聯盟(Federation of Rental Housing Providers)總部集合,隨後遊行至省議會,並舉行集會,由租客組織、無家者團體及法律援助機構代表發言。
在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Bella Coola發生的一宗罕見灰熊襲擊事件,導致11人受傷,其中3名兒童及1名成人仍在醫院留醫。事件震驚當地小鎮,並引發對人類與野生動物衝突日益增加的憂慮。
週四下午,Acwsalcta學校(Acwsalcta School)四、五年級學生在20號公路(Highway 20)附近野餐時遭遇灰熊。據加拿大皇家騎警北區警員Madonna Saunderson表示,教師使用防熊噴劑及驅熊爆竹驅趕,但仍有4人嚴重受傷。
卑詩省緊急醫療服務(BC Emergency Health Services, EHS)證實,救護人員為4名傷者提供急救,其中兩人情況危殆、兩人嚴重,另有7人輕傷。由於天氣惡劣,傷者由聯合救援協調中心(Joint Rescue Coordination Centre)協助送院。
學校宣布週五停課,並為受影響家庭提供支援。校方在聲明中讚揚師生勇敢:「週四的事件令人恐懼,但你們的堅毅令人敬佩。」家長形容事件令人創傷,其中母親Veronica Schooner憶述兒子受驚、鞋子滿是泥濘並受傷。
卑詩省保育官服務處(B.C. Conservation Officer Service)與加拿大皇家騎警(RCMP)呼籲居民避免前往4 Mile社區附近森林。Nuxalk民族酋長Samuel Schooner表示對受影響家庭深感痛心,並讚揚社區在危機中展現團結。
保育官員通宵搜索灰熊但未能找到。該服務處的Kevin Van Damme指出,這類涉及大群人的襲擊「極為罕見」,他在34年經驗中從未見過。
卑詩省野生動物聯盟(B.C. Wildlife Federation)警告灰熊與人類衝突不斷上升,自2017年終止灰熊狩獵以來,每年報告接近1,000宗。執行董事Jesse Zeman批評禁令「短視」,認為缺乏狩獵壓力令灰熊與人類共享空間,衝突難免。
居民如在Bella Coola發現灰熊,應致電舉報偷獵及污染熱線(Report All Poachers and Polluters, RAPP):1-877-952-7277。
🔗 資料來源: https://globalnews.ca/news/11536394/bella-coola-grizzly-attack/
根據liv.rent的最新數據,大溫哥華地區 (Metro Vancouver)的租金在11月繼續下跌,但部分城市卻呈現上升趨勢。
平台指出,租金在區內最昂貴的市場,包括溫哥華 (Vancouver)、列治文 (Richmond)及北溫哥華 (North Vancouver)均有下降。然而,蘭里 (Langley) 的家具齊備一房單位卻持續上升。「除了10月短暫下跌外,蘭里自6月起家具齊備一房租金一直穩步上升,按年增幅達5.29%,按月增幅達5.52%,」liv.rent表示。蘭里亦錄得兩房及三房非家具單位租金較上月增加。
本拿比 (Burnaby) 亦逆勢而行,非家具一房單位租金由10月的2,198加元升至11月的2,228加元。不過,本拿比的家具單位租金則略為下降。另一方面,素里 (Surrey)的非家具一房單位租金在區內最低。
溫哥華的跌幅最為顯著,尤其是大單位。兩房租金下跌12.49%,三房租金下跌11.97%。除Shaughnessy外,溫哥華大部分社區的非家具一房租金均錄得按年下跌,其中跌幅最大的是Dunbar-Arbutus(-18.10%)、Killarney(-14.92%)及Marpole(-14.17%)。
儘管租金持續下跌,負擔能力問題仍然嚴峻。SingleKey最新的租金情報報告顯示,加拿大租客仍需將大量收入用於住房及債務償還。報告指出,加拿大租客平均年收入為67,537加元,家庭平均收入約109,000加元,租客的中位年齡為32歲。
在溫哥華,租客平均收入達146,194加元,信用評分高達731,月租金為2,891加元,但仍需將超過30%的收入用於住房。數據顯示,卑詩省 (British Columbia)及溫哥華市的租金收入比為全國最高。
印度總理Narendra Modi與加拿大總理Mark Carney同意重啟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顯示兩國關係正逐步回暖。
消息於南非二十國集團峰會(Group of 20, G20 summit in South Africa)期間公布。據印度外交部(India’s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聲明,兩國領袖決定「展開高目標的全面經濟夥伴協定(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談判。Carney亦接受Modi邀請,將於明年初訪問印度。
印度政府表示,雙邊貿易目標是到2030年達到500億美元。根據加拿大官方數據(Canadian government data),去年雙方商品及服務貿易額約310億加元。
此前兩國曾嘗試推動貿易協定,但在2023年外交關係破裂。當時前總理Justin Trudeau及官員指控印度政府涉及在溫哥華地區(Vancouver region)謀殺一名錫克族(Sikh)活動人士。加拿大警方已提出刑事指控,案件仍待審理。
印度官員長期批評加拿大未能有效打擊活躍的錫克分離主義團體。自今年3月接任以來,Carney致力恢復正常關係,兩國於夏季分別任命新大使。
在與Modi會面前,Carney向記者表示,爭取更好地進入「全球最大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至關重要。他補充,兩國執法及國家安全機構亦持續保持對話。
加拿大目前大部分出口銷往美國,因華盛頓保護主義抬頭,加國正尋求市場多元化。Carney已訂下目標,要在2035年前把非美國出口翻倍。
🔗 資料來源: https://ca.finance.yahoo.com/news/india-canada-restart-long-stalled-204722923.html
在最新公布的2026年QS世界大學可持續發展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Sustainability)中,加拿大高等教育表現亮眼,三間大學成功打入全球前十,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教育領域的領先國家。
該排名由高等教育機構QS於11月18日發佈,評估全球近2,000間大學在環境影響、社會影響及治理三大範疇的表現,反映全球學界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
根據QS,加拿大是全球前十名大學最密集的國家。不過,今年由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 Sweden)奪得榜首,取代去年的冠軍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後者現排名第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維持第五名,而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 Canada)則由第15名躍升至第九名。
2026年QS可持續發展大學排名前五名:
-
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瑞典)
-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加拿大)
-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英國)
-
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英國)
-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加拿大)
其餘前十名包括: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英國)第六,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英國)與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 Sydney,澳洲)並列第七,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加拿大)第九,以及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英國)第十。
其他上榜加拿大大學包括:
-
西安大略大學(Western University)— 並列第24名
-
蒙特利爾大學(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並列第53名
-
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 並列第59名
-
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 並列第69名
-
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 並列第74名
-
麥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 並列第92名
-
達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 並列第107名
-
渥太華大學(University of Ottawa)— 並列第116名
-
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 並列第121名
-
卡加利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 並列第129名
-
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 並列第129名
-
拉瓦爾大學(Université Laval)— 並列第153名
-
圭爾夫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 並列第161名
-
薩斯喀徹溫大學(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第168名
-
康考迪亞大學(Concordia University)— 第188名
-
維多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ctoria)— 並列第197名
其他未列具體排名但亦上榜的加拿大大學包括:曼尼托巴大學(University of Manitoba)、多倫多都會大學(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溫莎大學(University of Windsor)、里賈納大學(University of Regina)、勞里埃大學(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新不倫瑞克大學(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布魯克大學(Brock University)、卡爾頓大學(Carleton University)、魁北克大學(Université du Québec)、紐芬蘭紀念大學(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及舍布魯克大學(Université de Sherbrooke)。
🔗 資料來源: https://ca.news.yahoo.com/canadian-universities-dominated-top-10-160249745.html
加拿大安省(Ontario)教育廳長Paul Calandra表示,將迅速行使新通過的第33號法案(Bill 33)所賦予的權力,進一步接管表現失當的學校董事會。該法案已於週三完成三讀,正式通過,賦予廳長更大權力監管學校董事會,並要求在地方警隊提供的情況下,強制推行校園警員制度(School Resource Officer, SRO)。
Calandra點名近北區學校董事會(Near North District School Board)為潛在接管對象。政府審查報告指出,該董事會行政與受選教育委員關係破裂,教育總監參與評估自身表現,領導力缺失,部分委員的行為亦導致Parry Sound新校舍工程長期延誤。
Calandra表示,若該董事會未能全面履行上月發出的指令,他將直接接管。「學生現時在半拆卸的高中上課,這是董事會決策所致。任何人認為教育廳長應容許這種混亂持續,都是錯的,我會堅決反對,」他說。
目前,Calandra已因管理不善任命監督人接管五個學校董事會。新法擴大政府介入的理由,涵蓋公共利益,而不僅限於財務問題。他亦透露,正考慮取消民選教育委員制度,並希望於年底前作出決定。不過,他強調法語及天主教學校董事會將保留憲法保障,維持其教育委員的職權。
反對黨、教師工會及部分家長強烈批評該法案。安省公立學校董事會協會(Ontario Public School Boards’ Association)表示,教育委員確保社區能參與學校決策。「當地方聲音被排除,所有人都會受損,」主席Kathleen Woodcock在聲明中指出,並強調監管應為最後手段,且需有明確計劃與透明機制,讓治理權最終回歸社區。
新民主黨(NDP)領袖Marit Stiles批評政府自導自演。「他們假裝自己要解決問題,但其實正是他們造成這場混亂,」她說。「我不信任Paul Calandra或Doug Ford能修復教育系統。他們應該專注於如何為學校提供足夠資源。」
法案亦規定,若地方警隊提供,學校董事會必須實施校園警員制度。部分學區早已自願推行,但亦有學區因學生感到不安及種族社群表達疑慮而終止相關計劃。
倡議團體無警校園(Policing-Free Schools)總監Andrea Vasquez Jimenez在記者會上批評此舉方向錯誤。「政府不可能靠警察來實現校園安全或學業成就,這種說法既不誠實亦具破壞性,」她說。
加拿大安省高等法院(Ontario Superior Court of Justice)批准聯邦政府延長修訂《公民法(Citizenship Act)》的限期,由原定的2025年11月20日延至2026年1月20日。修訂法案C-3號法案(Bill C-3)旨在取消「第一代限制(First-Generation Limit, FGL)」,該限制已於2023年被法院裁定違憲。
若法案獲通過,加拿大公民即使在海外出生,亦可將公民身份傳予同樣在海外出生的子女,前提是符合「與加拿大有實質聯繫」的測試。法案已完成加拿大國會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三讀及參議院(Senate)兩讀,目前正由社會事務、科學與科技常設委員會(Standing Committee on Social Affair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審議。
法官Akbarali在裁決中指出,政府在推動替代法例方面已有「重大進展」,並表示「合理預期」法案可於2025年底前正式生效。政府原先要求延至2026年4月22日,但經進一步商議後改為提前至2026年1月20日。
在法案正式生效前,聯邦政府於2025年3月推出的臨時措施仍然適用,讓受FGL影響人士可申請酌情公民身份,包括:
-
2023年12月19日前出生或領養者,受FGL限制
-
2023年12月19日或之後出生或領養者,若其加拿大父母符合「實質聯繫」測試
-
1949年4月1日前出生者,受FGL影響
-
因未達保留要求而失去公民身份者(根據舊法第8條)
申請人可向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提交申請,並可要求加快處理。臨時措施將於C-3號法案獲皇家同意(Royal Assent)後失效。
聯邦政府此前已三度錯過修法限期,但今次進展及修訂限期的提前,顯示政府更積極處理問題。移民部長Diab表示,受法案影響者大多為兒童,預計申請人數將達「數以萬計」,而非「數十萬」。
C-3號法案於2025年6月5日提出,取代已於2025年3月因國會休會而失效的C-71號法案(Bill C-71)。


